譬如没有儿于的诞生,又哪里有父母的称呼呢可见并非先有呼父母的因,才有生子的果啊大慧啊心理妄想状态的内因和外界的外缘等,或有认为是循着次序而逐渐地个别连续发生的。其实不然,这种观念,本身就是妄想;只是因为有攀缘c所缘缘次第缘c增上缘等的作用关系而发生的。因此认为是有次序地逐渐发生的心理状态,根本没有一个必然性的作用存在,只是由妄想自性的推测,主观地执著自身的认识而已。但无论是渐次生,或一起发生,这两种观念都是没有必然性的,也都是自心妄想所显现的身心感受。所以个人内在的心理状态,与群众外缘的心理现象,那是没有必然性的。除了自己心识不知不觉中,显现妄想的现象外,还有什么呢所以为了了解因缘等心理行为的学说起见,必须抛弃所谓渐次发生或同时发生的观念。”这时,佛就归纳他的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一切都无生。亦无因缘灭。于彼生灭中,而起因缘想。
这是说:真如自性,是本来虽生而无生的,所以亦无所谓有生有灭了。但人们在心理妄想的生灭现象当中,却执普生灭的作用,而生起因缘等的渐生和同时俱生等的错误观念。
非遮灭复生。相续团缘起。唯为断凡愚。痴惑妄想缘。
有无缘起法。是悉无有生。习气所迷转。从是三有现。
这是说:妄想的生灭作用,并非前念灭了,印象遮没以后,才生起后念的绝对性作用,事实上,妄心生灭的作用,是相续流注不断,互为因缘互作因果的。现在为了断除凡夫愚痴的妄想因缘,对于那些说因缘有无等法,指出它们本自无生的道理。而这些凡夫观念之所由生,都是因为被无始以来的习气所迷转了,所以才有三界中的欲c色c无色的出现。
真实无生缘。亦复无有灭。观一切有为。犹如虚空华。
这是说:真如的本体,虽生而无生,所以根本上亦无可灭。观察一切有形的万象,都如花的乍开乍谢,实际上也只是一种幻相而已。
摄受及所摄。舍离惑乱见。非已生当生。亦复无因缘。
一切无所有。斯皆是言说。
这是说:有形的万象,都如梦幻空花,其中既没有一个能摄受的主体,也没行一个被摄受的对象。因此也没有已生的过去种种,和当生的未来种种。也就无所谓有因和外缘的真实可得了。总之,这些观念和一切事实,从本以来,都是一无所有,只不过是一种虚妄的理论文字而已。
上述心理形态的分析,和现代心理的理论,有小同大异之处,可以名为佛法的心理学观。它的精辟独到之处,别成一格,自有它一成不变的宗旨。现代的心理学,自成一科,它是为了研究人类的心理状态,而作经验的分析,然后归纳成为一个有体系学说。现在学者还在不断的研究中,以期于将来的大成。但是它的宗旨,只是为了研究心理。至于心理与物理的相互因果关系,及心物形而上的体用道理,他们却留给哲学来说明。换言之,在现代科学中心理学是心理学,哲学是哲学,物理学是物理学,各自分科,各有各的范用,不能整个混为一谈,这就是所谓科学的精神。但这种观念的是与非,却是科学与哲学的问题,又是另一命题,不在此相提并论。如果站在现代心理学与逻辑学立场来看上面佛所说的论述,它是先有了一个肯定的的提,一切都以空无自性为归趋。根据理论,认为他是先以一个主观的观念,再作客观的论证,以此而范围一切的,也许不足以服人。仅从论理学的理则来说,这种批判,也并没有错。不过心理学是否最后应该归入哲学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是的,哲学的最高趋向,必须要归到形而上的探讨,那末,佛所说的这些理论,就大有思辨参考的必要了。在我的想象中,未来世界的学术,终有一天会走到这条路上去的。此外,更需要附带地说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