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悦;而这只有在财产私有的体系中才能发扬这种乐善的仁心。在体制过度统一了的城邦中,不但这种自爱爱人的愉快不可复得,还有另两种品德也将显然跟着消失。由于上的自制,人
1参看色诺芬:拉根尼共和国de
rep。
c。章六。
2参看普鲁塔克:拉根尼制度st。
c。章二十三。
3参看上文26行句。
“产业私有而财物公用”
简化为“私财公用”
,这可说是亚氏经济思想的要领。柏拉图在法律篇中说妻子和财产一切相共的头等理想国,在人间是不可企及的,他另拟的次级理想国便为财产私有而公用的制度法律篇卷五740a。
“私财公用”这种经济思想也见于伊索格拉底:元老院辩are一pag。35节及色诺芬:苏格拉底回忆录卷二章六23。
4“自爱”
,参看尼伦卷九章八。过度的自爱便成“自私”。
“自爱”相反于“自暴自弃”
,实为道德哲学的基础之一。
77
06政 治 学
们才不致于他人的妻子1;而宽宏慷慨的品德则都是在财物方面表现出来的2。
因为宽宏必须有财产可以运用,在一切归公了的城邦中,人们就没法做出一件慷慨的行为,谁都不再表现施济的善心。
这类立法,以仁心仁意为立论的出发点,似乎可以引人入胜。人们听到财产公有3以后,深信人人都是各人的至亲好友,并为那无边的情谊而欢呼,大家听到现世种种罪恶,比如违反契约而行使欺诈和伪证的财物诉讼,以及谄媚富豪4等都被指斥为导源于私产制度,更加感到高兴。实际上,所有这些罪恶都是导源于人类的罪恶本性。即使实行公产制度也无法为之补救。那些财产尚未区分而且参加共同管理的人们间比执管私产的人们间的纠纷实际上只会更多但当今绝大多数的人都生活在私产制度中,在公产中生活的人却为
1自制的品德同财产制度之为公为私无关。
这句大约是关涉到上章妻子之为公为私一论题的。宽宏博济才是在财产上所显见的品德。
2参看尼伦卷四。
3亚氏以前各作家说到各部落或希腊各城邦曾实行公产制度的实例不多:斯特累波302页,说埃福罗eph一r盛称西徐亚s的齐诺zen一也主张财产公有。柏拉图在理想国450,所持议论显示他不热心赞助一般人民或农民施行公产制度。
4雅典等工商城市在公元前第四世纪时已有贫富悬殊现象,媚事富豪为米南徒enandr一s世态讽刺剧的一个主题:“哲学家们说神是太阳和光明。但我只见金银两神才真有权威。
如你家中引进这两位神祇,便一切如愿以偿,庄园c器用c朋友c健仆c见证人c告密者,应有尽有了。“
78
政 治 学16
数很少[于是我们因少见那一部分的罪恶,就将罪恶完全归于私产制度了]。
又,我们在深谋熟虑,企图为人间制订大经的时候,不仅应该注意到怎样可以减免罪恶,还须想到,财产如果归公有,多少原有的利益必将从此被剥夺。看来,在那样的社会中,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苏格拉底所持论辩的前提[城邦的划一性]是不正确的1,因此他就陷于错误。当然,某种程度的划一,无论在家庭或在城邦,都是必要的;但完全的划一却是不必要的2。
一个城邦,执意趋向划一而达到某种程度时,将不再成为一个城邦;或者虽然没有达到归于消亡的程度,还奄奄一息地弥留为一个城邦,实际上已经变为一个劣等而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