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c问诊所据的生理征象c闻诊所据的声音都能反应患者神的状况。人的精神活动如神狭义的神c魂c魄c意c志,也属神的范畴。神对气有调节作用,从而影响精的藏c泄c聚c散。神对气与精的调节作用,可以说是气功运动的主要理论依据。
精c气c神三者之间的关系概括地说:精为基础,气为功用,神为表现,存亡与共,相互影响,化生不息,维系生命。因此精气神学说体现了中医学的“人体恒动观”。它反映的正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医诊断c治疗c防病c保健等各个方面。
3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c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路,它是沟通人体表里c上下,联系脏腑器官的独特系统。
经络学说内容包括经脉c络脉两部分。经脉有正经c奇经之分;络脉有别络c孙络之别。人体五脏六腑c四肢百骸c五官九窍c皮肉脉筋骨,虽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却能共同进行着有机的整体活动,主要是依赖经络的联系。疾病的发生c传变,由表入里也是以经络为途径的。所以经络循行部位发生变化,也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经络中最重要的干线是十二正经,即手太阴肺经c手阳明大肠经c足阳明胃经c足太阴脾经c手少阴心经c手太阳小肠经c足太阳膀胱经c足少阴肾经c手厥阴心包经c手少阳三焦经c足少阳胆经c足厥阴肝经,经气顺序循行,如环无端。由此可见经络学说与藏象学说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
两千多年以前,经络学说已经相当成熟了。至于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又是如何发现这一腧〔shu术〕穴确切c线路明晰c庞大复杂的网络系统的,可以说至今仍无人做出满意的解释。现在国内外对经络的实质做了大量研究,多数报道的循经感传路线与古代医籍记载的经络循行路线基本是相符的,但又和解剖学上的神经c血管c淋巴的分布很不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经络学说虽然尚不能用西医理论及现代科学进行完满的解释,但针灸治疗疾病却遍及世界各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可见经络学说是经得起时间和临床实践考验的。也可以说经络学说是肯定有其物质基础的。
4病因病机
在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对于致病因素的认识已经很系统了。在内经中,关于六淫c七情c饮食c劳伤致病的理论有完整的论述。虽然后世在病因学上有所发展,但就其范围看,两千多年来,没有离开这几方面的概括。
六淫指风c寒c暑c湿c燥c火六气淫胜,而成为人的致病因素。中医称为外因邪气。
七情指喜c怒c忧c思c悲c恐c惊七种情志变化,太过也会使人生病。
饮食c劳伤致病,是由于饮食失调,起居无常,疲劳过度,房事不节等原因。
病机就是病理机制,是指疾病发生的原理以及反映疾病的病位c病性及发展变化的规律。对病机的系统论述,仍首推内经。概括地说,中医认为正气不能抵抗邪气则发病;在发病过程中正胜邪退则病趋于好转;邪胜正衰则病趋于恶化;而疾病的传变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对于病因c病机分析的结果,自然证候也就辨别出来了。当然病因病机的分析是以藏象c经络学说为其理论基础的。
注释:
1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仿秦代吕不韦著吕氏春秋事,招集以道家为首的百家游士集体编撰而成。
第三节“辨证论治”的临床特色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全过程。“辨证”就是医生将望c闻c问c切四诊所搜集到的有关疾病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c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就是针对“证候”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