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汗,见于阳虚,卫气不固久病。或大受惊恐,或精神过度紧张,阳气消耗,真气失守,可伴有神疲,面色苍白,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脉沉迟等阴寒证侯。
2热汗:多由外感风热之邪或内热蒸迫所致,可伴见口渴,烦躁,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热性证候。
6c辨汗出兼症
1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出的,名为“战汗”。多是邪盛正馁,邪伏不去,今一旦正气来复,邪正相搏,为疾病转折点。若汗出热退身凉,脉静,为邪去正安,病有向愈之机;若汗后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正不胜邪,主危候。
2汗出色黄,兼见身热,胸满,四肢头面肿,小便不利,脉沉迟,名为“黄汗”是水湿内停,营血为病之征。
五昏迷
凡神志不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的表现,谓之昏迷。又称“昏愦”c“神昏”c“昏蒙”。
昏迷原因比较复杂,外感内伤均可引起。大致外感多由表邪不解内传入里化热;内伤多因气血耗损,阴阳衰竭。总之,邪气盛则实,以痰浊,热帜,风阳,瘀血阻蔽清窍,导致气机逆乱,神明被蒙为主要病理机转。正气夺则虚,以久病气血大伤,汗c吐c下等疗法失宜,阴精阳气互不维系,神虚浮无所依为主要病理机转。无论外感内伤,虚实昏迷,都以损伤心c脑c肝c肾为重点。
昏迷既可作为一个病证存在,又常以十分重要的症状表现于许多病证过程中。不管怎样,都预示病情严重,必须密切观察,迅速做出正确诊断,并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鉴别要点
由于昏迷是一个病证,所以凡能出现昏迷症状的其他一些疾病都应与其加以鉴别。但昏迷作为许多病证的临床表现本身就很复杂,所以又要注意对内部的分析。
lc能出现昏迷的病证:除昏迷病本证之外,临床还能出现昏迷的疾病可分为外感性疾病与内伤性疾病两大类:
1外感疾病:主要指外感热病,如伤寒邪热内结阳明胃肠,温病邪入营血或逆传心包以及中暑,小儿急惊风,疫毒痢疾,瘴疟等。毒蛇咬伤为外伤性昏迷。
2内伤疾病:中风c癇证,厥证c痰证c消渴病c癃闭及膨胀等。
2c昏迷的闭c脱证型辨:昏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病理过程,根据临床具体表现可分为闭证与脱证两种证型:
1闭证;昏迷时牙关紧急,两手握固,面赤气粗,痰声拽锯。
2脱症:昏迷时四肢厥冷,目合,口开,手撒,遗尿,鼻鼾,甚则面赤如妆,汗出加油,脉微欲绝。
3c详细询问病史:产生昏迷的各种疾病的典型病史十分有助于对昏迷性质的诊断。如有明显高热病程多见于外感温热病。饮食不洁,可能为疫毒痢疾。有昏迷反复发作史,多是癇证。素日痰湿过盛,头晕肢麻,多是中风卒中或痰证。形体壮实,发作前有明显精神刺激,一般是气厥或血厥实证昏迷。若素日体弱,昏迷前有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饥饿受寒等诱因,属气厥昏迷的虚证。若饮食素来恣食肥甘,体顶肥胖,要考虑痰厥性昏迷。在暴饮暴食后,是食厥性昏迷。夏月久暴烈日之下,或高温环境之中昏迷为中暑。小儿高热突然昏迷,是急惊风。有膨胀,癃闭c消渴病史,在病后期都应警惕出现昏迷。有明显失血的,是血厥证昏迷。我国岭南烟瘴地区又当注意瘴疟性昏迷发生。
4c掌握易发昏迷的一些病证主要特点:当病人出现昏迷后,除了解病史和熟知哪些病可以出现外,特别要注意各种病证的昏迷特点。
1中风昏迷:淬然昏倒,不省人事,时间较长。伴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鼾睡等。本证发病多急迫,变化较快,证情危急。
2厥证昏迷:虽也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但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