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记录中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在我们已知的最悠远的时代里,已经同时并存着许多种文化。这些文化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地区,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同时并存于同一地域之内。在同一地域之内,不同的文化大概属于利用不同环境中人群的文化,比如居住在森林地区的人和居住在草原上的人;这些不同的文化也可能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群体所从事的不同职业,只不过这些时期太短促,不可能由考古记录区分清楚罢了。
尼安得特人是一切早期人种中我们最熟悉的亚种。他双膝略为弯曲,头部略为前倾,他粗大扁平的下顎成了许多博物馆的装饰品,人们推断他所具有的生活习惯成了科幻作家喜爱的素材。他在进化中的地位尚不大确定。然而,最后一批尼安得特人似乎远不如较早的尼安得特人更象现代人。除了短时期内冒险进入北非之外,他们似乎停留在北纬纬度较高的地区,他们在第四次及最后一次冰川期的前半部能够待在欧洲。他们的智人特征足以使他们与我们在巴勒斯坦的直系祖先发生混血。两个人种在这里共享着穆斯特文化terianculture。二者之间差异最有说服力的解释似乎是,尼安得特人是紧靠北极圈的人种,他们正在走向消亡。使他们与我们的直系祖先区別开来的大多数东西,在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其它哺乳动物的东北部亚种和西部亚种的对照中能找到相似的情况。
无论如何,尼安得特人的行为似乎完全是人的行为。第四次冰川酷寒的气候中,凡有洞穴可以栖身的地方。他都已转入洞穴。至少可以说,他的卫生概念还是相当原始的,所以他留下了相当多的能说明他生活习惯的证据。啃完的骨头c用火的灰烬c丢失和损坏的工具干脆就踩在洞底,后来竟形成几英尺厚的沉积。埋藏其中的工具包括三角形的片状石,它们一边光滑,可能用作矛头或割刀,还有一些弧形刃口的石片,迹象表明它们曾用作刮削器。有几个洞穴里发现了加工成形的石球,往往是两三颗大小相近的石球位于很近的地方。毋庸置疑,这些石球是套猎动物的绳球。尽管这一武器制作简单,然而其发明必然需要大量的观察和创新。当然,这样的石球离简单的手斧之类的工具仍然相距甚远。
可以断言,尼安得特人制作了许多木器,大概还用树皮制作了容器甚至是粗糙的篮筐。而且,鉴于他们呆在欧洲的许多时间里遇上了冰川气候,大概他们还学会了穿兽皮。在这方面可以指出,关节炎在中年的尼安得特人中是常见病。
关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只有少量的事实可以略有把握地推测出来。他们一定有了某种原始群的组织,就象今天最落后的狩猎民族一样。一个洞穴的同一层面上,往往发现几个炉台,说明几个家庭生活在一起。猎捕大型动动一定需要若干男子的合作,大型动物是他们喜爱的食物。猜度尼安得特人的群体如何组织c家族象什么样子,是徒劳无益的。但是,常常可以找到吃人习俗的证据,说明群体之外的任何人都被认为是可以猎食的对象。
最后一次冰川即将结束之际,一个新的民族进入了欧洲。他们带进了一种新的文化,迎来了一个新的考古时期,即旧石器文化高级阶段。冰川退走之后,欧洲大陆气候寒冷但比较干燥。大部分地区是很好的猎场,在空旷的原野上,河谷里树林翳茂,汇集雪水的低洼地亦有树丛。这样的地区尤其有利于食草动物的繁衍,所以这里的猎物成群,数量极多,类似非洲高原地区首批欧洲移民定居时猎物繁多的盛况。此地必定是冬季寒冷c夏季炎热,许多动物可能一年一次地随季节的交替而南北迁徙。新到欧洲的这批人群主要以狩猎为生,他们的猎具比在此之前的穆斯特人的猎具,大大地改进了一步。
尼安得特人居住在洞穴的入口,旧石器时期高级阶段的克罗马尼翁人才首次住进了洞穴深处。他们在洞穴深处的岩壁画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