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上与“告密”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它们都是靠一张嘴,唆使他人爆发各种冲突,而自己却当旁观者和获利者。曾几何时,在中国这个国度里,告密者往往受到鼓励,它使很多忠诚正直的人受到残酷迫害,并成为一些人向上爬c实现自己个人野心的资本和手段。这道沉重的阴影,至今还影响着人们之间的交往,影响着人的自我发展。当我在一个又一个人身上看到这点时,内心深感悲凉。

    而今我国已经走上改革开放之途,整个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民主,人们再不需要为提防“小人”而战战兢兢地活着。当人们在职场上对人缘关系感到安全,对同事能够信任时,那种仍靠着一张嘴“打小报告”的人自然会受到冷落。大家对这种人会处处设防,尽量回避与他接触。

    有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女大学生,在思想上很求上进,对周围一些同事任意践踏草坪c偷摘鲜花等现象很看不惯,遂多次向厂领导反映。起先领导还赞许了她,但次数多了,领导反而不耐烦地说:“你就把自己管好吧”她心中很不服气,认为那些不讲公德的同事的做法完全不像受过高等教育者,领导也不负责任。但现在的情况是,工厂的人都不怎么理她了,原因就是她爱闯雷区打小报告。

    这个女工显然没有搞清楚从学校到职场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任务的变化。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学会与同事交往并关心c包容与理解同事,与在校期间老师倡导的“与不良行为做斗争”根本就是两码事,而她却把在学校受教育中留下的稚气带到了职场,当自己感到无力拯救“不良行为”时便向领导打小报告,“揭发”他人的错误,这样做,最后吃亏的当然是自己。

    求职面试的八大“嘴忌”1

    对于面试,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种理解的误区:面试一测外貌;二测口才。我认为,除特殊行业的特殊要求之外,如上两方面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讲究知识型的用人单位,如果也招来那些只有外貌和口才而没有真本领的员工,那就无异于买花瓶了。现在有很多年轻的求职者自以为外貌和口才资质不错,以为在主考官面前能“对答如流”,便可以捞足“印象分”。孰料,恰恰是这号人最有可能被我前面所讲的那些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原因很简单,在知识为上的今天,用人单位根本不会考虑用这种外在轻浮内在无实的人。也就是说,由于你刻意卖弄自己的口才,没有管好嘴,结果在急于表现自己的同时也充分暴露了自己知识浅薄的弱点,最终还是那张嘴误了你自己。为此,必须给那些自以为通过口才的表现力来赢得求职成功的人泼点冷水,同时也给这些人指出如下8种求职的“嘴忌”。

    “以我为轴”的夸夸其谈面试中对自己经历及能力的表述须简明扼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像打开话匣子般没完没了地夸夸其谈,自吹自擂,甚至主次不分地“以我为主”。求职者要讲究实在,言简意赅,不可大包大揽地做太多的口头承诺,说得太多了容易引起考官的反感。考官在面试时往往要求你当场表现自己的才艺,你姑且可以谦虚地一试,但休要还没动手,那张嘴就迫不及待地声称这事没问题,那事很容易。有夸海口之嫌的话在求职面试场合,一定要慎出。

    不错,负责招聘的主考官很注重对你能力的评估,但面试时他更会对你抱着谨慎的态度,意在让你充分展示自己。这时,如果你想把考官“侃”晕,东拉西扯,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题,甚至大肆吹嘘“关系网”,还自鸣得意,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有多大的能量,那么主考官一定会认为你这个人只会拉大旗做虎皮,浅薄至极,能力也“不过如此”。

    夸夸其谈说到底就是想回避问题的实质,因而用不诚实c不坦率的吹捧方式来为自己遮羞。比如求职者常常被主考官问及为何会失去过去的职业,有些人为了回避正题,便故意王顾左右而言他,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