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节的主体。
应该说三大活动的设置还是独具匠心的。
首先,盛大的锦绣商圈欢乐商道巡游,以“和”及“商”为主题,以绚烂多彩的花车和热烈奔放的表演方阵在从红星到高桥的主干道上组成一道流动的欢乐线,用参与性极强的巡游表现方式最大限度的将雨花商业成就展现在观众面前。
其次,名商与高僧对话算得上是本次雨花商文化节的最大亮点之一。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翔认为,佛道与商道在本质上有相融点,名商与高僧心灵对话就是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共同之处,通过心灵对话,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商文化进行重新解读,呼唤商业社会责任,大力弘扬诚信无欺的商业精神。
最后,“十大湘商”评选活动,更是在“徽商”c“晋商”以及“温州商帮”之后,首次推出了“湘商”这一中国商界新势力的全新概念。
项目本身的执行也很到位。
那一年,同一个月,王伟在外省还有两个非常大的项目一个是海南欢乐节,一个是广西南宁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王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那里,这边的具体操作交给了一个从湖南广电聘请的导演,这个导演不论是策划能力还是运作能力都是非常强的,王伟交给他做完全放心。实践证明,王伟选人并没有选错,那个导演的表现真的很出色,把整个项目运作得非常好,从项目的技术层面来讲,客户是很满意的,那一单的利润也很高。
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出在与客户的沟通与关系的维护上。
王伟对于那个把自身工作完成得非常好的外聘导演,没有半句怨言,反而多次强调是自己疏忽了,因为客户的维护不是人家导演的强项,甚至可以说不是他的事。但一个成功的经营者,应该在流程上考虑到这一点,应该为此配备高水平的公关人员,以便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公关危机。
王伟特别注重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但从湖南广电出来的人却不一定有这个理念。王伟心里清楚,公司跟媒体不一样,在市场中,公司必须放下架子c放下身份,象他们做活动,只有先树立起替人服务的意识,才能获得商业机会。媒体不一样,作为舆论监督的主要工具,人们多少会对它有些敬畏。在体制内的人,也会自觉不自觉地端着店大欺客的架子,认为自己就是老大,就是无冕之王,什么长c什么书记都要请我吃饭。因为做雨花节的班子是临时搭建的,很多来自电视台,让王伟颇为自责的是,他未对他们充分洗脑,没有让他们明白,人家出钱就是请你帮他做事,这就叫市场,你要服务好,让人家满意,这才是你的本份,结果在与政府的沟通中出了问题。一些不当的言语,一些不好的细节,积累在一块,人家对你这个团队的印象就坏掉了。
那个时候的王伟也太忙了,广西南宁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因为总理要出席,王伟随时可能要跟南博局汇报活动的准备情况。海南的欢乐节也是,副省长陈成盯得也很紧,王伟随时都有可能开会。他不得不象空中飞人似的,从南宁到海口,或从海口到南宁。分身无术的他,忽略了雨花商文化节执行中的一些细节。
损失是惨重的,他们有60多万的尾款没有收回来。
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口碑受到了影响。
后来,雨花区要举办第二届商文化节,王伟的新活动公司刚成立,正是急于找业务做几单以求站稳脚跟的时候,区政府个别领导主动跟王伟说,让他们也出个方案,王伟想都没想便谢绝了,他对我说,天娱可以说不做就不做,但是我还得在这个市场上混啊,我也想做那一单,但我觉得没脸见他们。
相比于活动执行过程中的技术难度,如何正确处理与客户的关系,是对活动运营管理者的最大考验。王伟说,既要替客户服务c适当地迁就客户,又要坚持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