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对一件事心存芥蒂,他小孩的百日酒王鹏没来出席。当时王伟所有最好的朋友和公司其他的人都来了,唯独王鹏没来,他本来答应中午来的,但临时又没来。考虑到那时也是王鹏事业的低谷时期,王伟也不好意思太怪他。
还是让我们回到上海。
不管怎么样,公司的注册和构架完成了。一个注册300万的小小的传媒公司,就像南京路上如织的人流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色。但王伟不这么看,他不妄自菲薄,他越来越认为天娱传媒的成立是一个契机个突破口和一个标志。
王伟这样解读天娱传媒:为什么它不叫湖南天娱传媒,而要叫上海天娱传媒因为在我们心目中,新的公司必须站在一个传媒中心的c具有制高点性质的c全国标志性意义的地方,那就是上海。叫上海天娱传媒,就是去湖南化。去湖南化就意味着面向全国市场,而不是一个区域市场。虽然上海也是一个区域,但它像北京一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c金融中心c文化中心。王伟上述种种表现表明,他把天娱传媒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丝毫没有超越天娱传媒的私心杂念,尽管他当时的身份只是那个新成立的公司的副总,连百分之零点一的股份都不占。他当初的梦想,是在不久的将来,在东方明珠塔不远的地方建立一个传媒王国,名字就叫天娱大厦。
现在看来,王伟的梦想与当时他们所拥有的硬件条件相差得实在太远。王伟清楚这一点,他说事到如今还敢说出那个梦想,只是因为那就是当时的心境,一个三十岁刚出头的湖南小伙子心中的蓝图,够狂够霸蛮,他明白现实与梦想的距离,他觉得那是为未来预留出来的广阔空间。一个公司如果连远景规划都没有,你能指望它能走多远
第三节 屡战屡败上海滩:“丐帮帮主”的快意人生
王伟准备雄心勃勃地开拓上海市场,但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当时他的想法很多,但基本上还是原来在湖南广电做栏目时的那些思路,即想方设法实现节目与企业广告诉求的对接。他弄到了上海黄页其实就是大本的电话号码,分给会计c行政c司机,像他当初给上海文广的二级单位打电话一样,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打电话。
试想一下,排外的上海人,接到这种电话一定是不厌其烦的。这是一场耐心与耐心的比拼,只可惜,王伟他们一开始就处在了十分被动的地位。
这对他们的军心也是一种考验。电话打过去,听到的总是不耐烦的拒绝,这种待遇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十次二十次,一百次两百次,想一想,该需要多么坚韧的神经才能承受这种日复一日的挫折
策划一些小节目,找一些小赞助,先维持公司正常的开销就行了。王伟手上多的是策划好了的节目方案,只要找到一笔企业赞助,就能良性循环,一切真的就那么难吗
还真的就那么难。
那种与企业的沟通方式,决定了他们只能接触到企业管理层的最底层,那些接电话的人,连让你把话说完的耐心都没有。
你是在替别人策划项目不错,但你也是要从别人口袋里掏钱的,你公司的知名度c美誉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你能替别人做什么别人肯不肯掏钱让你做就看你提供的平台与服务是不是能被他看上,两者能否找到交集点。新成立的天娱传媒有什么对,有王伟好不容易弄下来的三证。除此之外呢没有名气,没有业绩,没有资金优势,没有资源优势。
前景似乎很不乐观。
这使我想到了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这个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是靠马云和他的创业伙伴们凑足了6万美元弄起来的。一开始,他们并没有想清楚自己的赢利模式,为了帮助企业做买卖,他们经常提供免费服务。在阿里巴巴最需要钱的时候,也是互联网最疯狂的时候。在马云的游说下,在杭州马云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