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进退。
其实,王伟一进企划部就发现,像那种喝酒扯淡的企划部纯粹是鬼扯腿,有什么干的给你一个闲职,把你晾在那儿,免得你在领导面前晃来晃去烦人。在单位不得宠的人,经常会享受到这种待遇。2003年湖南广电不是搞体制改革吗娱乐频道当然要响应,这就是当年成立公司的背景。事过几年再回头看,我个人认为娱乐频道其实并没有多么认真地分析过他们是否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是说他们两个人正好空闲着,就把他们往公司里塞了,因为很明显,不管是王鹏还是王伟,从未表现过自己有市场经验c有勇气c魄力,更谈不上他们两人有过什么毛遂自荐,在2003年年底的一个会上,就把这事宣布了,所以当时的王伟一边兴奋,一边忍不住茫然。
但王伟没有茫然多久,骨子里的血性让他对新公司很快充满了期待与渴望,准备像第一次下水的鸭子似的赴向未知的领域去折腾。这是一个读了七年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现在在长江商学院读ea。他大概觉得大学经历不是一件光荣的事,并不打算深谈。我的看法倒是相反,我觉得一个敢于在大学基础教育上耗上七年的人,一定富有某种禀赋,而且只要不是纯粹追求一纸好看的文凭或花着父母的钱在大学里浪掷青春,这种独特的求学经历,多少会让他具备不同的知识构架和学术素养基础。我很快知道,王伟先是读了一个自费的本科,电子技术专业,应用电子通讯。三年后再次参加高考,终于考上了中南大学,学的是管理工程。
王伟爱折腾c爱忽悠的劲儿在上大学的时候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发挥。从二年级开始,他便竞选当上了学院学生会主席。
王伟大学毕业后在王平波的哥哥王旭波的推荐下进入湖南广电,跟他一起做统计c媒介研究和收视率分析。那时候收视率分析在中国刚刚起步,虽然专业不对口,但因为王伟肯学好钻且天性接受能力强,很快就上了路。生活频道建组的时候,时任总编室主任的谢湘林招兵买马,把比自己小10岁的王伟纳入麾下。王伟称他为谢老师,认为是谢湘林把他一手栽培出来的,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这种男人间的友谊和惺惺相惜,一直保留至今,现在的谢老师是王伟团队的重要成员。
按照王伟比较谦虚的说法,在收视率分析方面,他可以算半个专家。严格的统计学思维训练,培养了他对于数字的敏感。做调查c做分析报告c做竞争态势,王伟认为自己的工作进入了社会学的范畴,这些工作经验很快成为他一种不可多得的财富,当他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时,总是在无形之中使他大受其益。
当时王伟可能没有意识到,长达三年那种每天面对那些枯燥的数据的生活,其实在冥冥之中,培养了他对市场的最基本的感觉。
这之后王伟与谢湘林共进退,出来做制片人。这是新成立的湖南生活频道的一档谈话类节目,叫“大当家”。他们把谈话节目活动化,很快让活动本身的影响力超过了节目本身。比如他和王谅c李卫李卫现在也是王伟团队的重要成员曾经为了做一个“走进戒毒所”的节目,在长达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与吸毒者同吃同住,走进他们内心,和他们交朋友,这个节目当时在湖南的影响非常大;又比如在新的婚姻法准备颁布实行时,他们做了一个轰动新闻界和整个社会的事情,就是把中国所有顶级的婚姻法学者全部请到长沙,做了四期节目,叫“为婚姻辩法”。据说像新民周刊c新周刊都来拿他们的第一手资料。
王伟后来还做过新闻和时事评论节目,进一步加深着对社会与人的了解。直到王鹏第二次来挖他。
在王伟曾经工作过的部门,他被同事认为是一个热情c肯干而直性子的人,最重要的是,他脑子很活。
第二节天娱人的豪情有如黄浦江水汹涌澎湃滔滔不绝
2007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