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的江湖。
我得承认,我很快就被感染进而被感动了。
我灵光一闪:何不把它写成书我跟王伟说了我的想法,他先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微微一笑,说:“再看看吧。”
几天以后,我接到了王伟的电话书的写作计划提上议事日程。我知道,王伟已被逼上梁山,看来他是真的不能不走了。
要走就要走得明明白白。
王伟需要给大家一个关于“自绝”于天娱传媒的解释。
他其实太爱天娱传媒了。
这使我给这本即将写作的书一个立意上的高度:通过王伟和他团队的励志故事,通过对天娱传媒初步的企业诊断,甚至通过王伟的反思与自我批判,为文化传媒体制改革提供一个范例或一些参考意见。
但是,王伟是一个“叛逃”者,他在提供一些资讯的时候,恐怕很难避免视角的单一与局限,甚至一不留神就会挟带上一些个人的情绪,怎么样才能使我的写作客观公正而不偏颇
王伟说:“古人云,君子交恶,不出恶言。如果我对天娱传媒语出不恭,也是因为对它爱之切c失望至极。何况,从我内心里来讲,我不想伤及无辜。”
我相信他说的是真心话。凭着我四十多年的阅人经历,我认为王伟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他的心胸就像一间四面都是门窗的房间,通风透亮。
但是,出于爱心的絮絮叨叨是不是也会让人讨厌
比如说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
还有一点,讲天娱传媒和王伟的故事,离不开湖南广电。
而在全国已具有了很大的美誉度c以长沙马兰山为地域坐标的那个传媒王国,人员鱼龙混杂,关系盘根错节,相关人员的功过是非更是云遮雾障,为了“不出恶言”,可能会让我的书蜻蜓点水c浅尝辄止c遇着问题绕着走,因为畏首畏脚的内部自审,其立意的“矮度”和运用批判的武器时的“心太软”,将注定其穿透力将虚弱得如强弩之末。
在这一点上,我认同激荡三十年的作者吴晓波先生的一段话,他说:“只有通过细节式的历史素描,才可能让时空还原到它应有的错综复杂和莫测之中,让人的智慧光芒和魅力,以及他的自私c愚昧和错误,被日后的人们认真地记录和阅读。”
当然,我也是个俗人,我会认为,为了写作一部不完整的企业史及其中一些人四年多的奋斗经历而身陷是非的泥潭,有点得不偿失。
因为我根本无法预测被我指名道姓的一些人,将会有怎样的反应。我不需要讨骂,我不需要树敌,我需要保持自己的品牌形象与含金量。
我想王伟也是。
我问王伟,我们是否宁愿为此牺牲这本书的高度或深度
王伟说:“那就没意思了。”他旋即一笑,补充道:“你看我像个怨妇吗”
我知道,王伟要的不是一堆或宣泄不满或阿谀逢迎的文字,而是对事实真相的还原c对他个人激情的解读和对天娱传媒低级配置c低水平运作的“历史素描”。
可是,不入虎穴而得虎子,不浑水而知其深浅,这是可以完成的任务吗
我问他也问自己。
王伟沉吟片刻,放慢语速说:“我们要问责的是作为已经严重阻碍了公司完全市场化c把我们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墙角的旧机制c旧体制,而不是基于蝇头小利之得失的个人恩怨。这就是写作这本书的意义。”
这我同意。
为此,我将在写作中尽量让这本书客观厚实,让它充满了希望c光明c启迪与探索精神。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曾经在天娱传媒身上倾注了太多的青春c情感c精力与心血,因为在他和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是与天娱传媒的存亡兴衰融为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