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调查!
朱总朝黄汉翻了翻眼,不经意笑了一下,有点嘲讽的味道。但却又马上点头,夹起一粒花生米说:“这样,错不错先不管,你明天去一趟常熟,帮我把他送去的那十吨货调查清楚,怎么货款到现在也没个影?不要向任何人说,包括钱总。回来单独向我报告。”
看来,这就是今天喝酒的任务了。
这任务不算什么,但黄汉觉得有点奇怪。
黄汉知道,十吨货就是十吨猪浓缩料,是半年前拉到常熟去的。这十吨货销往了常熟,给惠泉人长了脸,当时惠泉的媒体大张旗鼓宣传,就连几天前黄汉请《企业家》杂志记者给朱能成做封面文章的采访时,还专门提到这件长惠泉人的脸的事。黄汉还听说,当时有一媒体的头条报道取了一个很彪悍的标题——《惠泉饲料进攻常熟,正心大战正虹》。据说,朱能成在看了那个报道后,大笑足有一分钟,还连喊了三声“好”。可今天,何故要调查了呢?
那么——
仅仅是货款没回么?正心猪浓缩料一吨成本价不足三千,十吨不足三万,再加上销售价格,也就是说,充其量就四万块钱左右。对大老板来说,四万块钱能算什么呢?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黄汉在常熟下了车。他根据公司提供的资料,又根据地图,按图索骥坐骆驼般慢行的汽车找到了一个叫龙原子的镇上。
龙原子镇是一小镇,给人感觉就是依附公路建几排房子、取几个街名而草就。这里属于山区,虽然镇的周围有一些水田,但远处都被大山包围着。农民以耕种农作物和养猪、养鸡、养鸭为主。因此,公路两边楼房的第一层铺面,都是宽敞的饲料专卖店,各种各色包装纤维袋五花八门,标签、品名、公司地址都用红绿相间的字体打上,一看就觉得俗气。好在这不是卖服装,也不是卖化妆品,农民喜欢的颜色本来就离不开这两样。何况,农民兄弟并不在乎颜色,而在乎包装里面的东西实在不实在,有效没效,效果明显不明显,猪崽子们喜不喜欢。
就着街边铺面,黄汉一家一家地找,一是找门牌号,二是找熟悉的正心饲料授牌牌匾。公司给凡是代销正心公司饲料的都授予过金字牌匾。
最终,他找到了这个店。
守店的是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头。在进店门前,黄汉把墨镜取下,将衣服扣子扯开,把头发弄乱,然后学着不太娴熟的常熟话问:“有正心饲料没?”老人看了看黄汉,说:“有。”见黄汉盯着墙上的正心牌匾,又说:“是惠泉的。猪吃了蛮很长。上次来一车早就卖完了。我打电话给公司啦,过几天送货来。你要好多,我预订,货到后送货上门。你是承包万头猪场的那个广东老板吧?”
黄汉笑笑,未置可否,还笑着问:“你卖好多钱一吨?”老人听客人说吨,不说斤,更认定他就是万头猪场的老板了,热情度又增了几分,说:“你啦大老板!请坐!”
黄汉坐下,左顾右盼。发现这房子在镇上应该是比较富裕的人家,只是感觉毕竟乡下,建造得土气。
老人倒来水恭敬地递给黄汉,又问:“你要好多?十吨以上四千二。”
黄汉喝着水,一边喝一边心算十吨货赚了多少钱。这样的专卖店一般都是零售,零售价同样配比的,人家正虹卖五千,那么正心最少也可卖个四千六,一吨四千六,差价六百五,十吨就是六千五——这个体户真是赚钱!
黄汉在算账,而老人以为嫌他报价高,又说:“我报的是最低价,不信你问问隔壁,问问其它牌子,正虹卖一包和一吨都一个价。正心刚打进常熟,价格是最便宜咯。要不是我家闺女在企业办上班,有关系,同做咯行的还不要我卖咯,说我搞乱市场。”
黄汉猜想老人说的该是实话。上次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