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定高出学古集,这不一定要在这里讨论。但“好古非复古,及于古非拟古”这个视点,总算难得。从这个观点出发,陈衍推断出古今人未必不相及的结论。他在复赵尧生书中大谈这个道理。历来泥古的文人总是王张今不如古,认为诗文中一切美好语言全被古人说尽了,后来的人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谈了。陈衍反对此说,指出后代人作诗文,内容方面无须乞灵于古人,因为自有“古人所未及知未及言者”的新事物可供使用;需要向古人学习的,只是“所以言之法”。即表现方法,而这也还要加以“弃取变化”

    ,不可照搬1。这段议论值得注意,因为它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向古人学习什么的问题。

    这个问题,直到今天,还在争论。

    陈衍认为,内容随时代而变化,新时代的人不一定要旧内容,所以无须向古人学习这方面的东西,只须向他们学习写作方法,再进行一番“推陈出新”的加工改造,然后拿它来表达新内容,便可不落古人之后甚至还可超出他们。陈衍的文学进化论,同他读过严复译的天演论有关,合乎自然万物进化的观点,应用到文学上,他力辟诗分唐宋之说,以为宋诗只是唐诗演进的结果,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c梅尧臣c苏轼c王安石c黄庭坚c陈师道等是唐代岑参c高适c杜甫c韩愈c刘长卿c白居易的变化,简斋陈与义

    c止斋陈傅良

    c沧浪严羽

    c四灵徐照c徐玑c翁卷c赵师秀等

    1复赵尧先生书,石遗室文续集。

    385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963

    是王维c孟浩然c韦应物c柳宗元的变化。他认为:

    明代专事摹拟[艹活剥少陵,生吞李白,即活剥灵运,生吞渊明]。诗无真性情,不能变化。读唐诗不必再读明诗矣1。

    由于摹拟古人,掩盖了诗人的真性情,显示不出了独创性。

    这是艺术大忌。

    “读唐诗不必再读明诗”

    ,说得十分愤慨,情有可愿。

    陈衍反对摹拟,强调变化,以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子孙虽肖祖父,未尝骨肉间一一相拟,壹瞉化生,人类之进退由之,况非子孙,奚能刻意蕲肖之耶”

    2他甚至更进一步拿有无变化作为是否进步的唯一标准,说:

    尝谓诗至曹子建,杜少陵,论者几叹观止矣,然使子建享大年,少陵至七十,其诗境不知更当何如。所谓进境者,只问其同不同,不问其视前之工不工也。前工于问,后工于素;前工设色,后工白描,工同而所工不同矣3。

    陈衍力主变化的意义在于直到他立论的时代为止,崇古和拟古的空气一直笼罩着整个文坛。

    他的立论冲决了因袭的势力,有别于一般庸夫俗子。但陈衍只是个封建文人,他不可能走得太远,和我们今天所要求的“推陈出新”

    ,并不是一回事。

    1诗学概要。

    2钊怀堂诗草叙,石遗室文集卷九。

    3石遗室诗话卷第二十五,第1011页。

    386

    073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

    尽管陈衍大声唤呼:“夫学问之事,惟在至与不至耳,至则有变化之能事,不至则声音笑貌之为尔耳”。

    1而谈到具体问题时,他还是摆脱不了古人的窠臼。比如,

    学古人总要能变化。曹孟德苦寒行中云:“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少陵石龛诗云:“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盖变本加厉言之,而用之篇首,与曹公用之篇中者,尤其突兀。

    水会渡诗:“大江动我前”

    ,又用此种句法。

    草堂诗之“旧犬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