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c计量和报告准则自行处理。会计确认解决的是定性问题。比如,什么是资产判断资产的关键是能否预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不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就不是资产。什么是负债负债强调现时义务,也就是说,某项义务形成企业的负债时,表明企业一定承担支付义务。什么是收入或费用收入或费用突出日常活动,只有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才构成营业收入或成本,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属于利得或损失。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净资产,净资产体现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利润的实质是净资产的增加,亏损表示净资产的减少,等等。会计计量解决的是定量问题,即在确认的基础上确定金额。会计确认和计量构成了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报告是确认c计量的结果,是连接企业和投资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载体和桥梁。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突出强调了财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准则单独规定了财务报告一章,具体准则大都规定了披露要求。这些披露要求与财务报表列报c现金流量表c中期财务报告c合并财务报表c分部报告c关联方披露c金融工具列报c每股收益等报告类准则,共同构成了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从2002年开始,将国际会计准则更名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从投资人等信息使用者决策的立场出发,要求企业向投资人等提供反映企业会计要素和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确认c计量结果的财务报告。我国的会计准则虽然没有采用财务报告准则的称谓为,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出发点和理念是一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从基本准则c38项具体准则到应用指南和解释,其核心是围绕会计确认c计量和报告加以规范的,从而实现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内涵上的统一。

    会计记录是在确认和计量基础上对经济业务事项运用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的方法,我国以前的会计制度主要是以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形式加以规定的,其中涵盖了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将会计确认c计量c记录和报告融为一体。新会计准则改变了这种传统做法,明确了会计确认c计量和报告构成准则体系的正文,从而实现了国际趋同;同时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了156个会计科目及其主要账务处理,作为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附录中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不再涉及会计确认c计量和报告的内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涉及会计记录,主要是规范会计确认c计量和报告,会计科目由企业自行设计并进行账务处理。我国目前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能缺少对会计记录的规范,这样设计和安排,能够使会计准则更具操作性,便于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准确地贯彻实施。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c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c分拆c合并会计科目。

    三就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项目的对应关系而言,不仅整体架构保持了一致,而且大多数项目做到了相互对应见表1。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由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c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解释公告三部分构成,这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整体架构一致。

    我国的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在会计准则中起统驭作用,是具体准则的制定依据,主要规范了财务报告目标c会计基础c会计基本假设c会计信息质量要求c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c财务报告等内容。

    我国的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正文涵盖了目前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部结构相同。具体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c特殊业务准则和报告类准则,主要规范了各项具体业务事项的确认c计量和报告;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相关条款的细化和重点难点内容提供的操作性规定。

    我国新会计准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