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张母三步作两步的就跑到康林歌跟前说了事情,然后看康林歌点头了,才舀了一碗粥出来,上面还夹了许多的酸菜。把粥放在院子的桌子上,张母就拉着脸回灶间热粥去了。到老大家舀粥,只能少不能多,可不能助长老二家的懒惰,甚至是贪心。自从康林歌和张冬结婚以来,张母脑子是越来越清明了。若是以前,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了。所以,村里的人也都说张冬可是娶了个福星呢。

    话说康林歌看到张母征得她点头同意了才舀粥给陈小莲,康林歌觉得这是好事这说明了张母不会向着混不吝的方向发展。这对于一个家来说,只好不坏。

    于是心情好的康林哥就呆在家里做冬衣了。而小衍则带着小吉拿着一个小篮子到外面找小伙伴一起去打猪草了。这是小衍自己要做的事情。张父张母是高兴,因为农家的七八岁的孩子都会给家里打猪草的了。所以,对于小衍小吉融入这个家,并为这个家尽一份力,老人家哪能不欣慰呢

    c办年货

    忙碌的许久,在康林歌的提醒下,张冬才想起家中还有木炭没有卖光。而其他人的都已经卖完,得到的钱给家里人置办年货了。

    张冬看没什么事情,就将他自己的和张山的要卖的那些炭都搬到市场去卖。这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卖炭,而且价钱都不低呢。因为要买的人也多。特别是镇上的人家,柴火要买,那么寒冬里,家里老人孩子取暖的木炭更是少不了。趁着现在还有人卖炭,就赶快买够,不然天继续冷着冷,等到开春那段时间还是冷得很,又下雨雪的,也没有多少人烧炭卖,那时候炭就更加的贵。张冬他们的碳,轻而干,又是一条条的。把一条木炭弄断,还能听到“叮”的一声响。这样的木炭是耐烧又无烟。而有些卖炭的人家,是将烧好的木炭浇些水,再晾干木炭的表层,然木炭里面却有点湿润,那么木炭就比一般干净的木炭要重得多。不明真相的人还觉得这样的木炭才更耐烧。殊不知,这样的木炭就像没干透的木柴,起火前,得先冒白烟,或者干脆白烟随着木炭烧完才算完。

    张冬和张父去卖的炭。看到那些去买湿碳的人,张冬也是隐晦地提醒:“兄弟,买我的吧。不会有烟,耐烧又暖和”

    那人提起眼皮看了一眼张冬,懒洋洋地拿起一条碳,撇了嘴,轻慢地道:“你这碳太轻了吧能是什么好材料烧的我怕呢这一袋子都不够烧两三天呢哼”说完,就继续往卖湿碳的那家走去。

    张冬和张父相视一笑,无奈地摇摇头。反正他们也依着本心提醒了人家,还这么凶好心人。就由着他去吧。张冬心里却笑话那人无知蠢笨。但是这些都与他无关了。守候了大半天,张冬的炭火很快就卖完。张山的那份,给了张父带着。随后两人就去自家卖煎饼的小铺子等张母。

    这次和张父一起来卖炭,张母也来了。她主要是想看看要置备的年货。妇人家总归是更加细致,知道什么该买,什么可以多买少买的。张冬只要记得他家的就好。他不想劳累自己的老母亲。反正要买什么,昨晚上就已经和康林歌商量好并记在一张纸上。照着纸上所写购置就得。更何况,年夜饭,肯定是兄弟俩跟父母一起吃的。

    康林歌没有什么要买的。只不过,想吃家乡的糯米糍粑。就是那些煮羹糍的干爽款在下锅煮之前,将炒熟舂碎的芝麻撒在包好的生煮羹糍上,加上一勺子的花生油,用力摇均匀,用柊叶包好蒸熟;或者只拿芭蕉叶垫底,一个个的糍粑放在上面,蒸熟可吃。这也是张冬喜欢吃的,再者小衍小吉还没试过,就决定做些来吃。

    张冬没有在铺子呆多久,很快就挑着一对箩筐去买年货了。出门前,还被张彦笙笑话了呢。可被张冬一句话堵回来:“你现在光棍一条,给你钱,你都不知道买什么。”

    张彦笙傻眼,张晓上来一句:“大哥,过年的时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