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消费”的部分被称为储蓄,这样他就决定了用多少钱来投资,多少钱被”漏掉”用于储蓄。当然,这是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而不是凯恩斯的正统主张,后者表面上排斥囤积,而实际上又认可了它。这是一个十分刻意的方法,它也印证了丹尼斯罗伯逊爵士的话,凯恩斯主义者不能”同时考虑超过两方面的事情”。[2]显然,我们的这个个体从三个角度来思考收入分配这同一个问题。此外,他在分配中还要考虑两项用途:他的时间偏好决定了消费和投资的分配在现在花钱还是在将来花钱;他的货币用途决定了他将持有多少现金余额。为了在将来有资源可供投资,他必须节制消费并储蓄资金。这种节制就是他的储蓄,所以储蓄和投资往往是相当的。这两个概念可以交替使用。

    美国大萧条aricasgreatdepressi一n第二章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

    商业周期理论的批判每个人不同的估计行为最后总合成了社会的时间偏好率,以及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如果人们对现金余额的需求增加,我们不能将之称为”储蓄变成了囤积”;我们只能说货币需求增加了。总的说来,现金余额总量的上升只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上升,因为二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是通过美元价值的上升,实际现金余额也会上升。如果美元的价值可以不受限制的上升物价不受限制的下跌,对美元需求的上升不会引起混乱,萧条也不会加剧。凯恩斯主义学说武断地认为在储蓄的上升或下降的同时投资资金则相应地下跌或上升。但是这并不正确。对货币的需求与人们采取的时间偏好比例没有丝毫联系;所以,囤积的增加可能因为消费的减少,也可能是因为投资的减少。总之,储蓄投资消费的比例是由每个个人的时间偏好决定的;支出性现金余额所占比重是由他们对货币的需求决定的。

    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主义者解释萧条的最后武器就是”流动性陷阱”。准确地说,这并不是对米塞斯的批评,凯恩斯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可以”治愈”萧条,而在为这一观点辩护的过程中,”流动性偏好”就是最后的防线。凯恩斯主义者宣称”流动性偏好”对货币的需求可能一直很高,以至于利率不能下跌到足够低的水平以刺激充沛的投资,使经济走出萧条。这一观点认为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决定的”而不是由时间偏好决定的;同时它再次认为储蓄和投资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利率表现出来。但是,情况恰恰相反,问题不是储蓄和投资各自影响利率;实际上,储蓄c投资和利率全都同时决定于市场上个人的时间偏好。流动性偏好则与此无关。凯恩斯主义者们坚持认为如果萧条时期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增加,这会导致利率的上升。凯恩斯对萧条时期利率与流动性偏好的描述可参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2版,1983,第273页。但是事情并不必然如此。囤积的增加要么来自于以前被消费的资金,要么来自于以前被投资的资金,还有就是这两者合力的结果,而若是两者合力的结果,旧有的消费投资比例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如果时间偏好不发生变化,那后一种选择将被人采纳。所以,利率只决定于时间偏好,根本不决定于”流动性偏好”。实际上,如果储蓄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消费,那么现金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利率下跌,因为时间偏好值下跌了。

    第50节:凯恩斯主义对奥地利学派2

    凯恩斯主义者们强调流动性陷阱,他们认为它是加剧萧条和导致持续失业的令人信服的因素,在金融危机时,人们期望利率升高,他们要为此储蓄货币,而不去购买债券,这样也不会像低利率时那样,因储蓄货币而蒙受损失。正是这个”投机性储蓄”构筑了”流动性陷阱”,凯恩斯主义者们希望它可以说明流动性偏好和利率之间的关系。但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