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向左。3右:这里意思是向右。4用命:从命。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1。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2,遂伐桀。汤曰:“格3,女众庶4来,女悉听朕言5匪台小子敢行举乱6,有夏多罪,予维闻女众言7,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8。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众9,女曰我君不恤我众,舍我啬事而割政10。女其曰11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众力,率夺夏国12。有众率怠不和13,曰:是日何时丧予与女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罚14,予其大理女15。女毋不信,朕不食言16。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17,无有攸赦。”以告令师,作汤誓18。于是汤曰“吾甚武”19,号曰武王。
1昆吾氏:古部族名。住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一说在许昌一带。2钺yuè,月:古代兵器,类似大斧。3格:来。4女:同“汝”,你,你们。下文“闻汝众言”c“予与女皆亡”等句之“女”都同“汝”。众庶:众人。5朕:我。6匪:同“非”。台yi,饴:我。小子:汤自称。举乱:作乱。7维:通“虽”。8正:通“征”。9有众:众人。这个“有”也没有实际意义。10啬事:指稼穑之事。“啬”通“穑”,收割庄稼。割:夺取。政:通“征”。一说“割”通“害”,“割政”即害民之政。11其:或许。12率:相率,都。这里指君臣一起。一说“率”通“聿”,句中语气词。13不和:指不与夏王合作。“和”,和洽。14尚:通“倘”,如果。15理:通“赉”lài,赖,赏赐。16食言:说话不算数。17帑僇:“帑”通“奴”,这里指收为奴隶。一说“帑”通“拏”,妻子儿女。“僇”,通“戮”,杀戮。18汤誓:尚书有此篇。19武:勇武,能征善战。
桀败于有娀之虚1,桀奔于鸣条2,夏师败绩。汤遂伐三3,俘厥宝玉4,义伯c仲伯作典宝5。汤既胜夏,欲迁其社6,不可,作夏社7。伊尹报。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8,平定海内。
1虚:同“墟”,旧址。2奔:奔逃。3因为三z一ng,宗是忠于桀的一个诸侯国,所以汤才出兵讨伐它。4厥:其,他的,他们的。5典宝: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国说:“二臣作典宝一篇,言国之常宝也。”6迁:变置。社:社神即土神。相传共工氏之子句龙能平水土,死后被尊为社神。7夏社:已亡佚。集解引孔安国说,是写夏的社神不能变置的原因的。8践:踩c踏,引申为登临。
汤归至于泰卷陶1,中作诰2。既绌夏命3,还亳,作汤诰4:“维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侯群后5:毋不有功于民,勤力乃事6。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曰:古禹c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7,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8,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9,故后有立。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10,有状11。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12,毋之在国13,女毋我怨。”以令诸侯。伊尹作咸有一德14,咎单作明居15。
1陶:索隐认为是衍文。2:音hui,悔。3绌:通“黜”,废止,废弃。4汤诰:古文尚书有此篇,内容与此处所引不尽相同。5群后:指各诸侯国的国君。“后”,君主。6勤:尽力c努力。7四渎:指江c河c济c淮四条大河。“渎”,大河。8降播:指教给人民播种。“降”,赐。9三公:指禹c皋陶c后稷。10予:给与,授与。这里指赐福,保佑。11有状:指有这样的事例。12不道:无道。13之:到去。在国:指各诸侯所在的国家。14咸有一德:古文尚书有此篇,言作于伊尹归政于太甲之后,与此处言作于汤时不合。15明居:已亡佚。集解引马融说,内容是讲居民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