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16rì,正在希特勒未雨绸缪准备着解决挪威问题的时候,瞌睡偏逢赛枕头——挪威国社档档魁、国会议员、挪威前国防部长维德孔·吉斯林在这个敏感时间点频繁出访柏林,向希特勒报告说英国即将在挪威zhèng fǔ的默契下占领挪威。
吉斯林并请求希特勒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以支持其发动一场政变,推翻挪威zhèng fǔ,事成之后,便邀请德国保护挪威,从而阻止英国的入侵。希特勒表面上表示他宁愿看到挪威完全保持中立,斯堪的维亚其它地区也是如此,因为他“不愿扩大战场”。但“如果敌人准备扩大战争,他就要采取自卫行动,以对付这一威胁”。随后,他答应通过维勒安的莫比亚斯集团给吉斯林一大笔资金用于活动,并保证研究给予军事援助的问题。
吉斯林此人生于1887年,早年的时候就从军入伍——当时挪威和瑞典还是一个国家,吉斯林是典型地倾向于瑞典模式的角sè。后来在几十年的军政历程中慢慢爬了上来,成为过军方的领袖。
在另一个时空的后世,有许多人把吉斯林说成是是卖锅贼,在英语中——注意,只有英语——这个词汇成了卖锅贼的代名词,但是如果公允地看,他只是卖了外贸买办介级和犹大金融资本介级吧。
如果回顾到1906年的时候,当初挪威和瑞典初次分裂是基于什么原因?沿海外贸经济界的人士亲英,以资源贱卖和进出口买办型经济为主;内陆实业救国介级亲德,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这一经济利益上的分歧,和亲英亲德之间的差异,导致了瑞挪分治。
这一点在此后一百年的历史中都是可以看出其端倪的:挪威在一战中表面中立,但是实则允许英国海军使用其领海封锁德国,所以小胡子对挪威的买办经济界人士的怨气其实已经是古已有之。而二战结束后,挪威在北约成立的第一时间就加入了北约,但是直到21世纪都不加入欧盟,这就是它一贯走买办经济路线的代表,赚的是北欧大陆国家缺乏公海出口、波罗的海北部每年冬季长期封冻带来的外贸转口区位优势。如果不是有依仗领海的北海油田和人口稀少当了一把“煤老板”的话,今时今rì的挪威恐怕已经无法和拥有博福斯的瑞典和拥有诺基亚的芬兰相提并论了。
与挪威相反的是,瑞典百年来一直严守军事上的中立(当然,外贸出口方面仍然是亲德的,但是不可否认任何一个国家在战时经济贸易上都是有倾向的。而且当时的瑞典国王是极端饿哈德仇苏派,只是没有实权。)在经济和ZZ上,瑞典对于加入欧盟非常积极,但是对于加入北约弃如敝屣。
这是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的倾向xìng之争,这是民族工业国家和买办外贸国家的倾向xìng之争。
好,现在让我们回到吉斯林身上:此人是什么身份?最直接的身份,他是一个挪威军官,最终爬到过国防部长的位子上;其次,他早年是一个代表挪威农业介级利益的议员,后来随着挪威农业的衰微,他转投了其他实业界成为他们的代表,在挪威获得了10%的可怜支持率——这个支持率,基本上可以代表瑞挪分治之后挪威实业经济界人口的数量比例了。
可是,整个国家都秉持了亲英买办经济的策略,本国实业经济遭到了关税溃坝的毁灭xìng打击,吉斯林要保护自己代表的利益,可是,他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么?
如果当初瑞挪分治没有成功的话,说不定1940年的时候,就是180万外贸买办经济界利益者和720万民族实业经济界利益者之间的矛盾了吧,可是挪威这个国家的当权者在攫取这个国家的时候,就是靠的局部以多打少的分割手法,把国家分割成一个200万人口的和一个700万人口的,然后在沿海的200万人口中集中打压那20万当初不幸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