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吕岸便知道这些人是有难了。

    京察者,乃是对北京城中的官员进行审查,每三年便有一次。其中既包括这三年来京官们在各自位置上所做的成绩,也包括他们的私德。但有一项不能达标者,轻则降官,重则罢职。所以每到这个年头,京城官员们就一个个如履薄冰。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就是看官员所做的事情和私德来评定一人的成绩的,这事情毕竟是人做的,当然也有个人的好恶,在京察年给有资格对自己进行评价的吏部官员们送礼也就成了不能少的保留节目了。而自阉党把持朝政之后,这京察和外察更成了他们搜刮钱财的最有效的手段,这样到了崇祯初年,这传统自然还是保留着的。

    许多吏部的官员们,只是几个月工夫就收受了京城百官许多的钱财,这一切也都落在了锦衣卫的眼中。可让人不解的却是那主管着京察大事的考功司郎中卢少山却并没有人发现他由于贪污的迹象,虽然每日里登他的门的官员也有许多,可就是没有人是送了银两上门的。那些登门的官员都是空手而来,空手而去,这让已经观察了他门前几日的锦衣卫都有些迷惑了:“莫非此人真是一个清廉之士吗?”

    但这个迷惑并没有持续太久,在锦衣卫的密探得到指示,要他们盯住了每一个进出卢府的人,不只是包括那些京官之后,真相就被他们看出来了。

    卢少山送走了又一个来拜见自己的京中同僚之后,抬眼看了看天色,便吩咐道:“卢福,去一趟翰墨斋,去将东西给老爷取了来。”

    “是!”一个看上去很是老实的老者在旁答应了一声。这是卢少山身边最是忠心可靠的仆人,已经跟随了他有二十年了,当卢少山还是一个科考的士子时,这个仆人就跟在了他的身边。所以对这个仆人,他不会有任何的隐瞒,一些不能由自己出面的事情,也都是由卢福代为做了的。比如这每过三日就去一趟翰墨斋。

    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这不过是卢少山喜爱一些珍玩古董和书画,派了自己家中的仆人去看看有什么入眼的东西,然后报与自家老爷知道,等得空了再前去欣赏。其实却是大谬不然,这便是卢少山掩人耳目,收受贿赂的一种手段。

    早在东林党还在当权的时候,卢少山这个在京的官员为了瞒过御使的耳目就用了这种巧妙的手段来收受贿赂。现在虽然比以往要宽松了许多,但多年养成的习惯卢少山却并没有抛弃,在别人直来直往的时候,他依然用着这个办法收着钱财。

    其实这个办法也并不是太隐秘,只是因为现在大家都不是太过讲究,所以倒突显出它的高明来了。每一次,当有人要求到了卢大人面前的时候,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送上钱财,但此时卢少山就会严辞拒绝了对方的礼物。正当对方感到不解和茫然之时,卢少山就会有意无意地提到一些古董和珍玩,并且捎带着把翰墨斋这个离着自己的府邸不远的书画店给说出来。只要那人不是太笨,便能明白卢大人的一番“良苦用心”,随即便会去翰墨斋。

    到了那里,这人便会当真在店里看到了卢大人口中所说的那几件古玩或是书画。当然,这些都是赝品,但是这时有求于卢大人的这些官员当然不可能去检验这些珍玩的真假了,他们便会用买真品的银两买下了那些赝品。

    而每过三日,卢大人就会让自己的亲信卢福去一趟翰墨斋,向那里的老板要了已经买下赝品的人的名字,从而得知哪些人已经给自己送了礼,是可以照顾一下的。而过上一段时间后,卢少山便会亲自来到翰墨斋中,以买书画的名义取走那些钱财。虽然这么一来他必须给翰墨斋的老板一些提成和好处,但是却比一般的官员所做的要保险的多,不是刻意寻他的不是,根本就不会有人察觉到他已经收下了贿赂。

    今年既是崇祯的初年,又是京察之年,京城里的官员们当然不敢懈怠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