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到鼓楼,一个都不能少。李顺,你来。”

    虽然高家血案也是大案,但由于还未发生时就已被锦衣卫接管,所以尚千秋只是听说庐州府督捕司有人被问罪才简单了解一下,不甚详尽,遂把李顺叫到无人处询问。

    “大人,北天盟白虎山,想必有所耳闻?”

    “废话,说重点。”

    江湖俗话语“北有白虎西有唐,西北榆林好儿郎”中的“白虎”便是指白虎山,“唐”则是指蜀中唐门。白虎山c唐门c榆林三者一为帮派一为宗门一为地名,本无共通之处,但三者都以“恩必报c仇必果”而名满江湖。其中,白虎山是最特殊的一个。

    白虎山建帮于元初,是太原以北一带最大的抗元帮派,也是抗元帮派联盟“北天盟”的创始帮派之一。大明开国后,白虎山等少数几个帮派不进城c不受封,不受朝廷管束,只听北天盟号令。原本这种帮派朝廷是容不得的,可北天盟中大多帮派都已受封,朝廷有令白虎山也不曾违拗。况且蒙元残部寇边白虎山自发协助边军抵御,当地军中上下也对白虎山颇有好感。

    洪武前十几年,原属张士诚和陈友谅的帮派落草的极多,其中不乏烧杀抢掠c作恶多端者,朝廷每剿灭一个都要付出极大代价,像白虎山这样只求独善其身的自然没人去管。一次朱元璋看到一篇奏章上写白虎山不服王化肆意妄为等等,问养子平安,后批:由他去。

    “由他去”三字语焉不详,不过从此山西布政司c督捕司均对白虎山不管不问,白虎山依旧我行我素。白虎山抗元有功却不受禄米,保境安民,唯有一点饱受诟病,即凡事必论江湖规矩且置于国法之上。

    李顺将高家案发至万红兵一行四人赴京领罪之事原原本本说了,尚千秋眉头紧锁。

    “白虎山在江湖中名声不坏,此事莫非有人蓄意嫁祸混淆视听?白虎山即便不算侠义道中人,最次也是绿林道吧!‘斩草除根’是黑道才有的做法!没本事向正主寻仇就向妻儿下手,这不是我所知道的白虎山的作风。”

    “唉,大人,你有所不知。这帮人跟一般人不一样!他们是疯子!”

    “不对,你毋须多言。白虎山以往行事我略知一二。概因督捕司调解帮派纠纷都依各地江湖规矩办事,白虎山从来都视督捕司为江湖中人。我在南京督捕司时曾去太原出差,见过白虎山的人,他们见官不拜,先问师门,然后称我为少侠而非大人。万红兵他们抓人是职责所在,若是当场格杀,说不定还没有这桩祸事,可就是抓住了移交锦衣卫,这便犯了江湖大忌,庐州督捕司遭白虎山寻仇,我勉强可以理解。同样,想要寻仇而力有未逮,下毒c暗算c雇凶也属寻常,至于事后斩草除根最多算是手段凶残!而此等杀人妻儿充作报仇的卑鄙无耻人神共愤的行径,白虎山的人绝对做不出来!就是百刀门c无忧山这样的黑道杀手组织也不会接这样的活!”

    “这个大人您这话未免太过武断您忘了高家?”

    “高家血案系白虎山护主引发,且高家不是江湖中人。真凶另有其人,此系借机嫁祸白虎山。李顺,放风出去,这桩案子有提供可靠消息,属实的,赏银千两。如负罪在身,既往不咎。”

    “大人,还请三思!凶犯留有笔迹,到时”

    “嗯?李顺,你是否有所隐瞒?”在尚千秋看来,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的事情李顺一直吞吞吐吐兼神色异常,其中必定有鬼,“说!”

    一声低喝,声音不大,李顺但觉一阵心惊肉跳,双膝一弯跪倒在地:“大人,事关重大,我也是逼不得已,您可千万别说是我说的!高家血案前几天,我们巡捕接到白虎山的拜帖,说要来合肥做这件事情,还请督捕司回避云云”

    尚千秋怒极反笑:“呵呵!笑话!笑话!这种事还有先跟朝廷命官商量的,怎么可能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