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万捕头继续道:“不过从今往后我们也能学学小马,天天挣个一二十文,长年累月也不是个小数目啊!大家回去多想想办法。”

    终于还是李全友先忍不住:“万头,上回去京城,倭人卖刀那次,我就说那工艺就不止那个价钱,想带几把回来,你又不准。”

    “废话!咱们背几把倭刀去京司见几位大人?”

    今晚同样是喝酒,气氛却远不如昨晚。小四道:“万头,我去转转,再顺便看能不能打只兔子。这一顿你破费了。”

    万捕头点了点头,马天复马上爬了起来:“我也去!”

    下了山,小四马天复都觉得轻松不少。马天复对督捕司很好奇,试探问了几句,小四倒不见外,有的没的说了个痛快。

    起先,督捕司跟衙门的捕快类似,所以称号相同并一直沿用下来。最低等的是快手,一般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些人跟着前辈充当跑腿打杂的角色,从九品官。快手做得好了,可以独立出门办事,便升为马快,意思是骑马的快手,这就是正九品了。等到了三十朝上,武功阅历都差不多了可提为捕役,从八品,在督捕司成了捕役才算作是官。跟普通官员一样,捕役可以带两个随从,而督捕司里的随从只能是快手。在大多数地区,一个县就一个捕役。而捕头则算是府一级官员,正八品,坐镇府州府县,根据府的级别手下有数量不等的直属捕役,比如庐州府这种中府,万捕头手下就有七个捕役。捕头再往上就是巡捕了。所有地方督捕司直接听命于各布政司督捕衙门,不受布政使司c按察使司约束。至于为何督捕司全是在册官员?督捕司设立时为了招募武人精英,所有进督捕司的武人都有世袭武职,根据能力分为二世c三世,袭一世降半品。像万捕头他们都是世袭来的官职。

    督捕司的职能决定了越是太平的地方日子越难过。洪武初年,“大恶榜”上人即是钦犯,抓住一个赏银千两,后期朱元璋不再过问,一个人头也有两三百两的办案经费,到小四进督捕司那会儿,这进项基本就没了。“靖难”时期倒是不少小鱼小虾,可那时找谁要钱去?督导帮派听起来油水挺大,实则不然。大部分地方初代督捕司的人本来就是府帮选上去的,自己吃着朝廷俸禄,怎么好意思再跟叔伯兄弟们伸手?庐州这地界,天下商贾云集,各府帮循规蹈矩即可丰衣足食,也没什么小辫子可抓。真要有人仗着后台硬生吃明抢,哪个后台能大过朱元璋?朱元璋定的官员俸禄不高,但够一家人生活,按说不至于生活如此清苦,坏就坏在禄银折钞这个“常例”上。永乐年后,上面管得松了些,时兴“常例”,别的官员的“常例”都是进项,而督捕司就一个“禄银折钞”的“常例”。庐州府这种太平地方,银六钞四,按米价折算,就算比永乐元年好了些,收入还是少了三成,这日子就有点太紧巴了。

    这么说,庐州督捕司好歹落个清闲?错。这么大片地方,就这么几个人管着,再没事也够忙的。本来很多事情可以快手去做,但庐州府总共十个捕役,却只有两个快手——因为用不起。普通官员用人,朝廷发给柴薪银子,一般是一人一月一两,有的官员不用人,把银子装进腰包也算是个进项,而督捕司的官员们不用快手拿不到一分银子,用快手还要从月俸里扣!这是怎么个道理?很简单,普通官员不要随从要柴薪,对朝廷来说是一样的,反正都是花钱,这事情虽然摆不上台面好歹合情合理,可督捕司的捕役用不用快手,朝廷一样要给快手钱,你用了,朝廷便少了个人用,所以扣你点俸禄也是应当。

    “穷忙活穷忙活,越穷越忙活。这趟差使完了看上面能不能赏点银子过个好年。唉也算是万头照顾,其他几个,想在这守夜都来不成。”小四哀叹。

    马天复先是一百个不相信,督捕司就是帮派头上的天,帮派日子过得滋润,督捕司还能差了?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