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四百五十三章 信仰

    “地平线”号静静的停靠在虚无的太空中,黑色的舰体完美融入黑色天鹅绒般的黑幕之中。这艘自由军有史以来体型最庞大的星舰体长超过五公里。这样形容“地平线”号或许并不贴切,应该说它的直径超过五公里。这艘易乐祥亲自下令建造的星舰是一艘比较少见的碟形星舰。在人类历史上除了空气动力学大行其道的初期航空时代人类曾建造过碟形飞行器,踏入星空之后的时代人类从未建造过体型如此巨大的碟形星舰。

    随着人类征服太空的脚步,战争的形势也在发生着某些变化。星舰一跃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虽然地面机甲战依然存在,但一般说如果太空战斗完全失利后,战局的走向也就已经无法更改。当然,若是太空战相持不下时,派出登陆部队占领行星依然是一种有效的战术。

    由于星舰作战的区域主要在虚空的太空之中,而不去考虑复杂的空气动力学等因素,星舰的建造并没有一定的模式遵循。这也是为什么一般星战战机分为:行星战机和星空战机两种的原因。行星战机可以执行太空作战任务,但是星空战机却没办法执行行星内作战任务。既然不需要遵循固定的模式,那么人类自然完全可按照各自的喜好设计各种样式形状的星舰。所以说大多数国家的星舰都不尽相同,形态各异。

    但有两点是是所有星舰设计师都不能忽略的,一是星舰的单位火力输出的大小,二是承受打击面的大小。单位火力决定了星舰在战斗中的攻击力,单位火力越高也意味着星舰越快的摧毁地敌人的星舰,相应的自我生存的几率也就越大;而承受打击面越小,则意味着星舰将有更大的生存几率。而这两点碟形星舰都不具备,圆盘形意味着他的火力只能均匀分配,无法形成火力压制;矮胖的高度让它平面方向打击承受面降到了一个极低的数值,但星空作战是三百六十度的立体作战,敌人可能出现在任何方向,巨大的圆盘面无疑让碟形星舰在立轴方向又拥有了最大的被打击面,所以目前除了民用船只外没有任何一支军队会配备碟形战舰。

    易乐祥的提议一经提出就遭到了战争科技院的强烈反对。但最终在皇帝陛下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他们只能选择了屈服。但是有关“地平线”号的种种争论,从它开始建造的那一天就从未停息过。“地平线”号除了装配有目前最先进的常规推进器外,还配有两台至今为止星舰工厂所制造的最大功率的跃迁推进器,环状边缘位置以阶梯状结构的城墙式炮塔群为主,硕大无比的上下盘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导弹发射口和近程拦截火力装置。从武器配置方面看,这艘星舰的主要远程火力武器是星际导弹,各类中短程炮塔主要用于拦截敌方的战机及远程导弹的侵袭。从专业角度说这样的火力配置非常强悍也非常合理,但圆盘面的存在始终是这艘星舰的致命伤。由于其厚度较低,如果敌方主力级星舰星舰炮近距离射击时完全可能直接贯穿“地平线”号的舰体,换句话说也就是敌方的一次足够火力的射击就能对整艘星舰造成两次打击,这种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如果说星舰的武器系统的设计还算是可圈可点的话,那“地平线”号的内部设计无疑令大跌眼镜。在易乐祥提供的设计图中,内部靠近圆盘核心的区域被设计成为一个巨大的球体,球体由目前查尔诺所能冶炼的最坚固的合金整体铸造而成。这里既是指挥系统的所在地,也是所有舰员的工作及居住区,这样的设计未免就令人不解了。一般来说,大多数星舰都会将各个区域分散在舰体的各个部位,以免在遭受打击时被敌人一锅端。易乐祥的设计却完全背道而行,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在球体面上设置了密密麻麻的防御阵地。更令人目瞪口呆的设计还是“地平线”号核心球体以外的盘面空间,那里没有像其他星舰一样设计成甬道,而是完全采取立柱式支撑结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