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分化开来,这就创造出了不同的把式,而把式之间又相互串联印证,是不可多得的修炼内功拳法,更是少林寺不可轻传的镇寺之宝。

    因为与易筋经的相结合,心意把在风格上和练习方法上都可成为少林寺的独家秘诀之一:腾云诀。

    德恩老和尚自幼习练心意把,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一套把式下来得有千把之多,形式各不相同,由此可见功力一斑。

    小楚戈练习了三个月的基本功,身体气机已经基本上排列整齐,算是开始进入练习功夫的基础,但是或许这样练习心意把会不会有点早,或者功力不够?

    其实这就是老师教徒弟的高明之处,各门各派基本功万千不一,但是就是基本功的入门方式的不同,造就了各种各样的功夫,或以刚猛之劲入手,或以化僵开始,但观之源头,都是奔着一个方向去的,就是刚柔并济。

    小楚戈练习的三个月,每天都重复着简单枯燥的练习,但是就是这种练习,才会培养出无所不为的内在功力,但是功夫是一步一步练出来的。

    德文老和尚传授了小楚戈一式把,摇轱轳。按德文老和尚的用意,孩子小,内功刚刚出头,这个把式正好用来培养内力的稳定的增长,身法的灵活,是最适合最实用的练功方法。

    德文老和尚一招一式的演练着,小楚戈目不转睛的看着,一连持续了好几天,德文老和尚从来不问小楚戈记住了多少,也不看能不能做到。

    徒弟访师傅三年,师傅访徒弟十年。

    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对于我个人对习武的境界有一个区分,整个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习武并非人人都可练之,一般人所习之武术,虽称之为武术,其实不武,真正习武之人,或者说是练武的料子,天质,根骨,悟性,资质,以及后天之努力,确实是缺一不可。

    如果有了天质,根骨,能够入门系统的学习功夫,三年的身体力行,勤学苦练,还要有明师的指点,使能达到第一阶段。

    这第一阶段,意指在于筑基,基成之后,功夫有所小成,就可建造宏厦。

    第二阶段在于布图,乃是看作展的架式,师传多人,而人人根据自身特点,就展现不同的趋势走向,而是稍有偏差,就可能走入歧途。

    前代如有杨氏者,根骨质禀都具上乘,只可惜后来着眼偏差,随后来穷极三十年功力,直至大成,但是终至一腿残废,着实遗憾终生。

    所以这第二阶段至为重要,关系到以后得成就,以我个人认为,宁可推迟观望,不可以捷足以求成,这一阶段如能搭成正确的展图架,未来不可限量,所以勤学苦练,方法得当才是学武之正确途径。

    那第三阶段,既是第二阶段的延伸,如能达到大成,就即可成为天下一等强人。

    第四阶段,也是功夫的最上乘,练武者梦寐以求的境界,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此一境界如能登临,入世可为武术一门宗师,出世亦不难为不死神仙,足可与天地共参造化,鱼游于水,鸟翼于空,乃是人生真正的至高境界。

    然而师父就要考验徒弟的品性,悟性,是否能够使之成功,这样就要长时间的去磨练打造,最终这样才会真正的作为正式弟子。

    小楚戈每天都用心记下一点,反复揣测,反复练习,此是他并没有感到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每天的就这样反反复复,从伸筋开骨到把式的演练。

    日子就这样的反反复复,刮风下雨,阴晴阳缺,德文老和尚也时不时的为小楚戈调姿势,讲道理,说佛法,在练武的同时,德文老和尚也经常带小楚戈下山,游历风景,重要的是与这个社会与时俱进。

    整整三年,小楚戈就这样的过着,有时候也和寺里的小和尚玩耍,但是严格按照的德文老和尚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