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边骂边追,上前“啮其面”咬他,群臣也一拥而上。有的官员脱下马顺的靴子,捶击殴打,追到奉天门庭院东侧的左顺门协和们一带,将马顺打死。朝班大乱,群臣聚哭,呼号之声,震动殿堂。郕王被这阵势吓住,起身想走。王竑率领群臣紧跟着郕王不放,说:“太监毛贵c王长也是王振一党,请求将他们法办”郕王命交出二人,结果大臣们又把这两个人揍死了,并将其尸体拖到东安门。史书记载说“血渍廷陛”。朝班大乱之时,兵部侍郎于谦力挽狂澜。

    于谦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永乐进士。他在奉天门太和门到午门之间,众官混乱之际,挺身而出,排开众人,上前拉住郕王衣服,并晓之以利害。于是郕王宣谕:“马顺等人论罪该死,打人之事不再追究”这才把群臣情绪安定下来。在这场乱局中,“谦袍袖为之尽裂”,就是朝袍和衣袖都被撕破。于谦还曾力斥侍讲徐珵有贞迁都南京的主张,说:“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奉天门太和门到午门的这场斗争,王竑率先发难,于谦处置得当,都立下不朽功勋。当天退朝后,吏部尚书王直拉住于谦的手,感慨地说:“朝廷正藉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就是说,国家真是全仰仗您了今天就算有一百个王直,又能有什么作为啊”这代表了朝廷上下的共识,而于谦也毅然肩负起江山社稷安危的重担。此后,郕王在奉天门太和门东侧的左顺门协和门御朝办事,并即皇帝位。朝廷抄王振的家,抄得金银六十余库,玉上百盘,高六七尺的大珊瑚二十余株,其他珍玩,无法计算。

    于谦在太和门前定乱安邦,成为国家栋梁之臣

    这里插叙于谦的故事。在正统年间,于谦任山西c河南巡抚。他在任上兴利除弊,赈贫济困,心系百姓,为民求福。但当时官场贿赂成风,特别是大太监王振公然索贿。于谦作入京诗道:“手帕麻姑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拒不与贪官同流合污。他刚正不屈,被王振捏造罪名,定为论死死缓。山西c河南民众上千人请愿,颂扬于谦的功德。王振被迫释放于谦。后来于谦调到北京,任兵部侍郎,升为兵部尚书。于谦在太和门前定乱安邦,并统率军民取得了保卫北京战的胜利,成为临危定乱的栋梁之臣,也成为驰名四方的中华英杰。

    刘瑾闹剧

    明代弊政之一是宦官专权。明武宗正德帝时太监刘瑾专权乱政,就是一个突出例证。听政之地的太和门庭院,不幸也成了刘瑾演出专擅闹剧的舞台。

    刘瑾是陕西兴平人。此人原是钟鼓司太监,正德帝即位后颇会乖巧讨好,于是倍受信用,掌司礼监,成为管太监的大头目。明正德三年1508年六月二十五,正德皇帝御奉天门早朝听政。早朝罢,群臣叩头拜起,将要退朝的时候,忽然在御道上发现一封匿名文书,就是匿名信。信的内容是揭露司礼监太监刘瑾的不法罪行。御史将这封匿名文书上呈给正德皇帝阅览。刘瑾当场发泄淫威,决定报复。他宣布文武百官不许退朝,都要跪在奉天门前。刘瑾站在奉天门台基上,态度恶劣,辱骂官员,威逼群臣举报写这封匿名信的人。当时正是暑热伏天,烈日当空,热气袭人,没有阴凉,也没水喝。官员们长时间跪在金水桥南砖地上,口干舌燥,汗流浃背,饥肠辘辘,痛苦难言。由下朝跪到午后,昏倒的十多人,中暑死了三人。刘瑾无动于衷,命内监将昏倒者拽出去。百官在将近一天的罚跪后,并没有供出写匿名书的人来。刘瑾气怒之下,命锦衣卫将跪伏在奉天门的文武官员三百余人全部逮捕下狱,造成了正德帝即位以来的大寃狱。

    日暮,三百多位朝廷官员被逮入狱,震动了整个京城,激起官民愤怒。这时,大学士李东阳挺身而出,直言诤谏。

    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