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朱棣话的字面意思是:虽然天寒地冻,但是“水”字缺一“点”,就不成“氷”冰字“氷”与“兵”谐音,言外之意,就是“起兵如何”

    道衍话的字面意思是:国家混乱c庶民愁苦,此时“王”字的一竖若不出头加一点,怎么能成为“主”字呢这分明是鼓励燕王朱棣起兵“出头”,做天下之“主”。

    对坐饮茶,经过试探,两人所想,暗自合掌。于是,秘室策划,刻期起兵。燕王起兵之时,狂风暴雨,房瓦坠地。朱棣大惊,脸色骤变。道衍说:大吉祥啊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灰瓦坠地,将换黄瓦。明史姚广孝传燕王转惊为喜,师向南京,征战四年,夺取帝位。

    朱棣挑战皇位,事关江山社稷,更要争取民心。他借用汉朝“清君侧c诛晁错”的历史经验,打出“靖难”的旗号,就是宣称国家有难,奸臣齐泰c黄子澄之流当道,所以要带兵来拯救国难c靖安社稷。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时年40岁。靖难之役,血战四年,惨烈非常。最后,朱棣率军攻入南京,以武力从侄子手中夺取皇位,成为大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据明实录载,建文帝于城破后而死,一说由地道出逃出家为僧,还有说流亡海外,成为历史疑案。

    血色诏书

    朱棣坐上皇位,要把这个特大喜讯昭告天下。但是,事物有阳,必定有阴。顺利的事情,总有不顺利的一面。永乐帝满心高兴,却惹来一场“血色诏书”风波。

    朱棣夺得皇位后,要写诏书,布告天下。事先道衍和尚给他介绍了方孝孺其人其事,并嘱托道:您到了金陵后,杀谁也不能杀方孝孺,“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永乐帝点头应允。

    方孝孺15371402年,浙江宁海人。幼年警敏,双眸炯炯,每天读书,数量过寸。他受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训导,“尝卧病,绝粮”。家里人很纳闷,他笑着解释说:“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这里“三旬九食”用的是陶渊明拟古诗中“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的典故,意思是衣食难以自足。孝孺长大后受到了明太祖和建文帝的信用,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给皇帝讲课,并参与机要文件起草,史称其“文章滂沛,议论波澜”。

    朱棣即位后,方孝孺被灭十族

    燕王兵进南京金川门后,方孝孺被逮,带到燕王面前。朱棣命他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孺悲恸大哭,哭声震动殿堂。因为有道衍嘱托的话在先,朱棣不顾九五之尊,走下宝座,到方孝孺面前,君臣有了一段对话。

    朱棣说:“先生,不必自找苦吃。我要效仿周公辅佐成王啊”

    孝孺说:“成王在哪里”

    朱棣说:“他死了”

    孝孺说:“为何不立成王的儿子呢”

    朱棣说:“他的儿子太小,国家需要年长的国君。”

    孝孺说:“为何不立他的弟弟呢”

    朱棣说:“这是我们的家事”

    孝孺说:“我不能起草诏书”

    朱棣说:“这份昭告天下的文书,非先生起草不可”说完命太监将笔墨纸砚等放在孝孺的面前。

    孝孺直对朱棣,不但不写,还将御赐的笔墨掷在地上,又哭又骂,并说:“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朱棣大怒,忘了或抛却了道衍的嘱托,说:“不写,你就不怕诛九族”

    孝孺说:“就是诛十族,我也不能写”

    朱棣以杀其弟相威逼。方孝孺面对胞弟孝友即将临刑而潸然泪下,其弟吟诗道:“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

    朱棣大怒,命人以刀抉方孝孺之口,裂至两耳,将其寸磔于市,并诛其十族。十族,就是宗亲九族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