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越多越好。
也难怪一个人在发泄时,特别是持续性地发泄,另一个倾听的人就很容易觉得自己像是出气筒。
花一点时间想想看,一天结束之后你觉得有点累了,此时你的心情平静安详,因为你感到上天待你不薄。你拿起一本书,准备在晚餐之后看几分钟。就在这时,你的伴侣走进房间,开始抱怨他今天碰到的事情。
你很爱你的伴侣,也愿意支持他。你放下书本,开始倾听。接下来的十分钟,你的情绪立刻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你听到许多可怕的故事,脑中都是病态的社会现象与人生有多困难又不公平。他的论点非常有说服力,你也开始相信了。噢他又开始了。他继续告诉你一些负面的谣言,一些贪婪的实例。在那一刻,你的伴侣似乎很痛恨他的生活。根据他的说法,有十二个人错怪了他,而另外四个则把他气得半死。
在这个例子中,“发泄者”可能处在低潮又自嘲又自怜自艾的情绪中,但通常第二天他看事情的角度又不同了。当然。如果倾听者知道他以前的行为模式,他可能不会太担心。他只要倾听,尽可能支持他就够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一个抱怨发泄时,另一个人很难不被牵动,而仍然保持冷静,尤其碰到特别极端的情况更是如此。所以,虽然说发泄是很难免的事,但其中仍然不免掺杂着自私的成份。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发泄时,很可能是别人在付出代价。所以最好的方法,或许就是能警觉发泄到什么样的程度是恰如其份,什么样就是太过份了。
再提醒一次,我们并不是说发泄完全不好,小小的发发牢骚无伤大雅,但最好控制得宜。如果你能这么做,你的伴侣再也不会觉得自己的是受气包
8c这到底是谁的怪癖
共同生活时,一些日常的琐碎小事,像是清理盥洗台上的牙膏残渣,盖上马桶盖等等,真的很容易让我们抓狂。说来好笑,你可以深爱一个人,却很容易因为与他共享一个空间,而觉得被干扰了。如果这样的事情日复一日的干扰着你,在大发雷霆之前先想一想:“这到底是谁的怪癖”或许会有些帮助。
许多年来,我习惯在早上起床时,到厨柜挑选一条颜色鲜艳的毛巾,准备等一下洗澡时用。结果每次都是理察“砰”的一声先跑进浴室,轮到我洗澡时,我才发现刚才准备好的那条干净又漂亮的毛巾不见了。几乎每个早晨,我都得全身湿答答的冲过整个房间,再去找一条毛巾来用。这样过了一阵之后,我真的抓狂了。
一天早上,我又到厨柜挑选毛巾时,我开始生起气来。虽然我还没去洗澡,我也可以预见过不了多久,这条毛巾又会被丈夫用掉。然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很幸运的,那天早晨我改变了心意。我想了一下,然后问自己两个很明显的问题:“嗯如果我能拿一条毛巾,为什么不能拿两条这到底是谁的怪癣呀”
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个情境实在很滑稽。我正面临情绪崩溃的边缘,而理察却完全不知道我的挫折与沮丧。他一直想着的是:他取了一个多么温柔体贴的妻子,每天早上都为他准备洗澡毛巾。
怪癖会很自然的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我听过一对夫妻的故事,妻子潘蜜拉已经算是爱干净的人,而丈夫大卫列是非常注重整齐清洁我说的是“真正”很干净整洁。一天晚上,潘蜜拉洗完碗之后,不小心留了一小片菜叶在水槽里,大卫于是站在厨房的水槽面前,敞开嗓门大喊:“潘蜜拉你要不要过来把你留在厨房中的一堆脏东西清理掉”
这到底是谁的怪癖呀当然是大卫的。
如果每个人都能看清楚真正发生的是什么事,反省这个问题时,就有让我们有不可思议的解脱感。以前面这个例子来说,如果大卫能看清楚自己才是神经过敏,才是有怪癖的人,他就会笑起自己来,也不会再对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