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于而龙向舢板上招呼。
一个十二三岁,晒得黑油油的孩子,翻身坐起,湖面上闪耀的阳光,使他猛乍睁不开眼。
“小伙子,长点精神,快把船划过来,咱们走运啦,准是钓到了一条红荷包鲤。”
那孩子顿时睡意全消,跳起来,一点竹篙,舢板轻巧地擦岸滑来,等于而龙上船坐稳,问道:“叔爷,怎么着”
“先跟住它”
渔村的孩子个个会使船弄水,他灵活地扳桨,在苇丛中的狭窄甬道上,在碧绿菖蒲的弯曲沟壕里,在刚浮出水面的莲叶菱角行间,追踪着不知疲倦的大鱼,不知不觉,湖心岛远远地落在背面,水面愈来愈宽阔了。
啊钻出一丛密密麻麻的芦苇,在正前方,那强烈反光耀得人眼花缭乱的,不正是于而龙渴望看上一眼的三王庄吗
那些像堆堆雪花似晾晒着的尼龙鱼网,那些像片片明镜似新编织的苇帘蒲席,那些辉映着春光春水的过往白帆,那些明亮的玻璃门窗,那些新刷的粉墙白壁,那些乡亲们的笑脸,都把朝阳反射到当年游击队长的眼里。亮得他有些晕眩,有些窒息,有些不敢直视他的家乡了。他揉了揉眼,啊原谅我们的队长吧要不是鹊山老爹仍像往日那样慈祥地注视,说什么也不敢认了。
咦他惊诧地注意到,那棵银杏树呢
三王庄有过一棵享有盛名的银杏树,起码活了几个世纪,连石湖的县志都记载过它的史实,那大树枝干茂密,树叶婆娑,在湖滨亭亭而立,远远望去,像伞盖一样。在烽火硝烟弥漫的日子里,这棵巨树,成了石湖支队一面精神上的旗帜。于而龙尽管三十年未回故乡,但对它怀有特殊的眷恋之情。因为他曾经在这棵树下,死过去,又活了转来,结识了员赵亮,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又在这棵树下举手宣誓,要为事业奋斗终生;后来,他和芦花突破重重阻力结合在一起,也是在这棵树下,有了他们的家。
哦那虽然只有巴掌大的草房,在他记忆里,并不亚于金碧辉煌的宫殿。夜静时,树叶的沙沙响声,像波涛,像海潮,是多么令人留恋啊但最终也是在这里,埋葬了芦花,告别了石湖,一走整整三十多年。如今回到故乡,可是,作为历史见证人的大树呢到哪里去了
因此,他联想起自己这次故乡之行,难道真的应了老伴的话:能不能找到那个划船的老汉能不能断定他的话是准确的而更难的是能不能找到开黑枪的第三者本应矗立在湖滨的银杏树,都一无影踪,更何况那一把三十年没打开的锈锁呢钥匙呢还能找寻到么
但是身背后那个孩子的话,给了他很大的鼓舞。秋儿猛地站起,晃得舢板两边都溢进来湖水,惊喜地向他喊叫:“快瞧呀,叔爷,它露头啦”
于而龙一阵怅惘之心登时消逝了,潜流不会永远在水底,连鱼应该是红荷包鲤,也在给自己启示。他顺着孩子指的方向看去,鱼从深水里浮上来了,仅那黑森森的脊鳍,足有四指宽窄。
他在石湖波涛里浪迹半生,还从未见过如此胆大泼辣的家伙,毫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