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三游九华山,并留下“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的名诗,便更名九华山。有“仙城佛国”之称。相传唐朝时,新罗王族金乔觉在九华山修行75年,于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圆寂,时99岁;三年后开函,仍“颜色如生”,时人视为地藏王菩萨的化身。月肉身殿是其塔院。地藏王菩萨像一般为手捧明珠或手持锡杖,以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之大愿,故人称“大愿菩萨”。祇园寺c化城寺c百岁宫等是九华山名刹。其中百岁宫内有无暇和尚肉身坐像,近400年不腐,为国内仅有。除四大佛教名山外,尚有三大石窟,更有一大批著名寺院,如洛阳白马寺c嵩山少林寺c天台国清寺c北京雍和宫c杭州灵隐寺c苏州寒山寺c宁波阿育王寺,上海龙华寺与玉佛寺c奉化雪窦寺等。三大石窟石窟寺是古代印度佛教徒为纪念释迦牟尼和学习他的苦修而筑的。大都开凿于悬崖绝壁之间,有札拜窟和禅窟之分,前者供朝拜用,后者供修禅和居住,石窟传入中国后也已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晶。在众多的石窟中,敦煌莫高窟c大同云冈石窟c洛阳龙门石窟合称为中国三大石窟,它们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的峭壁上。始建于前秦建元之始公元365年,历经千年开凿。保存至今的有壁画和塑像的洞窟492个,壁画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彩塑2400多幅件。是一个由建筑c壁画c彩塑组成的综合体,以壁画c泥塑为主,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持最完好的瑰丽壮观的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主要石窟竣工于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石窟53个,有石雕佛c菩萨c飞天等共51000多尊,其中最大的石雕像高达17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老城南125公里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的山崖上。石窟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的公元494年时营建,大规模的雕凿延续至唐天宝年间。现有窟c龛2100余个,造像10万余尊,题记碑碣3600余块,佛塔40余座,其中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堪称石雕艺术奇观。白马寺位于洛阳市城东12公里处。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时,明帝夜梦金神绕殿飞行,询问群臣得知是佛,遂遣使西行求法。使臣路遇印
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以“白马负经而来”,次年于洛阳建寺以白马名。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第一座寺院,有“僧寺之祖”之称。寺院最盛时僧人多达千人。现存建筑是在明嘉靖时的遗物基础上修缮的。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天王殿c大佛殿c大雄殿c接引殿和毗卢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城嵩山西麓。始创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因寺建在少室山阴的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明帝孝昌年间公元525年前后,印度僧人达摩来此传授禅法,开创了禅宗,被尊为禅宗始祖。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唐初,少林武僧援助秦王李世民作战有功,后得唐皇朝厚遇。最盛时僧房达5000余间,僧徒上千人,一时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美誉,少林拳也名扬天下,寺内千佛殴后墙有300平方米的大幅明代壁画五百罗汉朝毗卢,还有少林武术“锤谱”及“十三和尚救唐王”等壁画。地面砖上的许多脚踏的线凹坑,是千年来寺僧们演练少林武功时留的痕迹。雍和宫位于北京雍和宫大街,曾是清雍正皇帝即位前的“潜龙宅邸”。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改为喇嘛庙。建筑巍峨庄丽,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牌楼c昭泰门c雍和门c四体御碑亭c大殿c永佑殿c法轮殴c万福阁c绥成楼等,两侧对称排列钟鼓楼c碑亭c密宗殿c讲经殿c药王殴等配殿。楠木雕佛龛c白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