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大群人要想找茬整一个人,那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也是件很可怕的事。华夏有句古语说得好: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你淹死。

    第一波浪潮来自屏上。

    之前,屏上的舆论中李春一直是正面形象,他的能源改造为社会造福,替人类谋利,如何如何之功德无量,如何如何之光耀千秋,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和李春生活在了同一个时代,我们是改造世界创造历史的一代,因为有李春为我们前驱。春风育桃李,桃李满天下,这名字取得就这么优雅,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么具有前瞻性,这么值得万众景仰。那些中低收入的家庭,自从能源改造之后,电价只是过去的二十分之一,出行的机票也是过去的十分之一,并且东西两大区之间的货物,几乎就没了差价,全跟家里出的本地产的一个价位,因为没有了远洋轮船的巨大运输费用,物价普遍降低,出行空前便利。许多从来没有出过东区,甚至没有离开过自己生活的分区c小区c片区的人们,也都达成了远足旅行梦想,却根本不会造成家庭经济的紧张拮据,反而觉得这钱是越来越经得住花了,钱比什么时候都值钱了,拿出极少一部分来,就能把生活中的一切杂事摆平,剩下的就是如何享受了,这不是造福还能是什么呢。于是李春真的被神化了,人们真切地感到,世上出了个李春确实就是众人的福分,是苍天对人类的眷顾。当然,这个年代的人们不会高呼李春万岁,他们不知道古代还有这样一种对于好人的最高形式的祝福,否则也许就有人这么喊。

    但是,突然之间,屏上就贴出了反李春的帖子。内容即上述“听说”。这些听说却很有点击率,一是人们听惯了一边倒的说词,想听听另类的说法,图个新鲜;二来呢,人们都有点逆反心理,并且有很多人非常喜欢这么想和这么做:你说他好,我偏说他坏;你说煤球是黑的,我就一定要找出个白煤球来给你看看,特别是在物价降低,吃喝不愁,外出游玩尽兴,什么都好,以至百无聊赖之时,出来了反面说法,便迎合了相当人的胃口。

    开始是看个新鲜,及至稍后,性质就有了微妙的变化:

    噢,我说的呢,原来天上还是不会掉馅饼的嘛,这个李春倒是为我们办了点好事,可他自己是真真地捡了大头哩。别的不说,就那个世界第一的豪宅,你听说过吗,你进去看过一眼吗,没有吧,人家李春就硬是把它买下来了,还是送给女朋友的,他本人还不定住多么高级的哩。

    你还说他好哩,依我看,这叫真人不露相。不对,这叫咬人的狗不叫。其实我倒不在乎李春住什么房子,你有房子千万间,睡觉只须三尺宽嘛,人家有钱,摆个谱儿也没啥。我最看不惯的是这小子他妈搞俄罗斯妞儿,听说俄罗斯妞儿硬是比咱们的老婆强不少哩,我他妈做梦都想找,没想到让这小子抢先了,真不是个玩艺儿。

    哈哈,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没本事就别眼红人家。

    你才眼红哩,我也就这么一说,真要是给我呀,你猜怎么着?我呀,我呀,我他妈哪有那个福气哟!

    就这样,李春如同一切名人一样,被成功地炒作成了一个道德缺失者,众人的目光被成功地从他的事业上,转移到他的裤裆里。于是,他就不可能是个好人了。

    屏上的议论还在持续发酵,值得一提的是,在背后鼓捣这些的并不是人们习惯意识中的市井小民,胡同大妈,街头小贩,引车卖浆者流,织席贩履之辈。不是的,这些所谓底层或基层的人民对李春怀着无限的敬意和感激,李春之于他们带来的只是福祉,他们没有理由不热爱李春,就象一个人咬了一口肉包子,即使他想骂厨子,他也一定要把包子吞下去,更何况越是底层小民,越不缺失起码的道德底线。刻意炒作大骂李春的,都是些传统意义上的高层次人物,准确地说,是刚从高层次上跌落下来的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