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伏牛山,因形似一头趴伏在地的巨大卧牛而得名,它横亘在中原大地上,绵延数公里,由好几座山头组成,其中看得最分明的三座,便被当地人戏称为“牛头”c“牛背”c“牛尾”三山。

    一到夏天,整个山脉都变成了绿色,山麓郁郁葱葱,植被茂密,山顶间偶有细泉流过,所以山下也是水源充沛,滋养着一方百姓。

    伏牛村正好位于牛头下,在它不远处,牛头与牛背相交的山坳里——即形似牛的“颈窝”的地方,却因为地形原因形成了一方面积不小的水潭,附近的人叫它做“引牛潭”,就是牛喝水的地方。

    因为大部分潭底离水面都不到一米,又水流清澈,偶尔还有小鱼小虾出没,所以每到夏天这里就成了附近远近闻名的消暑地,大人c小孩都喜欢来这儿玩水乘凉。

    梁玥听城里的不知道谁说了这里后,就一直琢磨着来游玩一番,即使不能野营来个野炊也行,以前她就喜欢在离家不远的景区里徒步。

    经不住她的百般向往和夸赞,我们同意抽空就去——连奶奶都被她说动了,更别说那几个小孩。

    于是看这天比较清闲,店面就扔给兴趣正浓的三叔和大哥他们,我们便收拾了东西,带着老人小孩郊游去了。

    同行的还有王公子,不用说肯定是表叔邀请的,他来了倒是能当我们的向导了,因为这地方他已经不知道游玩过多少次。

    而且有他带着的小厮和丫鬟帮忙照顾老人c孩子,我们行动起来也更方便。

    由于还在晌午,我们到了目的地并没有见到很多游人,只有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光着上半个身子在水潭边戏水。

    看到我们之中有女眷,他们玩了一会就陆续去一块石头后面穿好了衣服,只把袖子裤筒都卷起来防水。

    没想到遇见的还是一群知礼早熟的小绅士。在风气开化的大唐朝,这么大小的孩子会这样做的可不多。

    找了干净的大片树荫下,梁玥铺上两大张防潮布,王家的丫鬟们又在其上铺了满满两层褥子,放了靠枕坐垫,又在中间各放上了一张漆木小方桌才停下。

    我们站在旁边等着她们铺好,王公子先客气的请女小眷们在一边坐下,才到另一边请男人们一起坐了。

    齐景辉过来先帮我把简易的架子架上,挂了水壶烧水,王公子带的帮厨小云就负责看着火。

    和我们接触久了以后,王公子也开始适应什么调料都不加的清茶,更极有兴趣的和表叔研究起各种茶的冲泡方法来,现在也算是半个“现代”茶文化高手了。

    水烧好后,茶也泡开,闻着这清香,我们便先从茶道说起,打开了话匣子。

    王公子学识渊博,贯通古今,很多见识都能深切本质,什么话题也都能说出点门道,当然,我们也算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了,一群人说说笑笑时间也过得很快。

    想玩水的孩子和青少年们,就在成年人的监督下在潭边浅水处玩一会。

    刚才没让小孩们吃多了点心茶水,中午我打算做来这儿以后很少能吃到的烧烤给他们解馋,王公子也算有口福了,让他尝尝我们大□□的明星美食。

    家里有一套烧烤炉子和铁网,木炭由王公子提供,我们又准备了各种食材和调料。

    前几个月在家里的院子里试过一次,除了烟有点大其他都不是问题。

    不过有很多适合烧烤的好吃食材都是现在还没有的,有他人在场的时候我们也不好拿出来,就只能凑合着少吃几样了。

    菜肉都在家里洗好c切好,也用铁钎子穿成了串儿,各种肉类c香肠,腌制好的鸡翅,处理好的小鱼都应有尽有。

    还有好吃又饱腹的烤馒头c饼子c馍,加上口味不同的蔬菜,烧烤的内容从来都是五花八门包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