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附生小慎开始,我便经历了种种的大起大落,做太子妃的那三年,现在看起来真的是难得的平和的日子。
西征的皇上和沐阳王皇子谦,一路杀伐果断,丢失的城池已经收复十之七八。探子每来报,总有说沐阳王冲锋陷阵,一杆银枪,每每在阵前将契丹对决将领挑杀于马下,每每血染战袍却绝不退缩,然后又说沐阳王如何善征战,出奇兵,或围追堵截,或反唱空城计,或大兵压境,或独闯敌营,无一不显示出沐阳王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高绝的武功,县京城里都在传唱沐阳王的功绩,与数十年前圣宗大败蒙兀国相同,大雍人民一点疑问都没有地在等着皇上和沐阳王凯旋,沐阳王的人气在大雍一路飙升,简直成了战神一样的存在。
我知道皇子谦和太子一样,文韬武略,极其出色,只是不知道会这么出色。
那么,太子的颓势愈见。
对于这个局面,无可奈何也得坦然以对。当战争出现你的面前时,无论男女,体内的烈火都被远在边关的烽火点燃,一个个群情激昂,恨不得手撕契丹人,手刃入侵者,每一次都被边关捷报而振奋,而忘了在如此非常时期,大雍境内依然国泰粮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是太子的功劳,但全大雍的茶肆酒楼里,说书先生全是绘声绘色根据捷报再加以想象而编纂出沐阳王的故事。大雍境内,关于对皇上和沐阳王的歌功颂德声,一浪高比一浪,没有亲临战场,到底是太子的幸或者不幸,没人知道。
春分过后第二天,宫里传下话来,说十日后是沈太后六十六岁大寿,按例制要全国大庆,要着在京四品以上官员c各诰命夫人携家中儿女,去宫中给太后贺寿。但是皇上在边关征战,全国形势紧张,太后上察天意,下恤民情,本无意再做庆祝活动,但太子孝心可嘉,太后不忍拂逆太子一片至诚,故此次寿诞,一切从简,除在京一品大员外,唯太后族亲可携家眷出席在皇宫万安殿举办的太后寿诞夜宴,所有繁文缛节,皆免。年前各地方官已经得到朝廷知会,不得再安排生辰纲进京,全力做好抵御外侮准备,不许劳命伤财,不许征徭苛捐杂税,违者杀无赦,一切只为太后祈福。
本来一个盛大的生日,经过这么一缩减,就显得寒酸了些,然而,愈简单,便愈显出这次能参加沈太后寿宴的珍贵。京城的达官贵人,为能有夜宴的一席之地,无不投机钻营,拉关系走后门,一时间,县京乌烟瘴气,这大概是太子没有想到的。
沈府上下这几天也忙得不可开交,给太后的礼物早已备好,弟兄俩为姑姑的生日也是费了一番心血。沈知白的礼物是用一整块上好和田白玉打造的三尺高观音大士立像,说是数十工匠,没日没夜用了半年才雕凿成功。沈知味的,却别有一番奇巧在里头,不知用了怎样的心思,搜罗到前朝那个常在华清池沐浴的妃子醉酒时用的酒杯,那个身轻如燕,能做掌上舞的妃子跳舞用的水晶盘子,那个后来跟着范蠡泛舟西湖的妃子走馆娃宫长廊时穿过的木屐,那个烽火戏诸侯为博美人一笑美人睡过的香枕,凡此四样,能找到一样,便是有通天的本事,难得沈家父亲为太后找齐了四样。传闻沈太后年轻时姿容超众,天生体态轻盈,善舞善歌,深得当时皇上的宠爱,喜欢这四样东西也就不足为奇了,沈家父亲实在是太了解沈太后了。我倒是心里有点别扭,都是死人用过的东西,留着不瘆得慌吗?
我家当然是太后至亲,所以这几日门前车马络绎不绝,全是一品以下官员的家眷造访,娘几乎是一睁眼就接待到晚上,连用膳时间都不能够好好喝口粥,都是打着来叨扰一下的幌子,却是为了看看能不能叫爹想办法从太后那里得到恩赦,给她们在夜宴上加把椅子。到了第三日晚上,我去看娘的时候,娘都要哭了,斜躺在美人榻上叫丫鬟们给她捶腿揉肩,一见到我,娘就骂道你爹这个老狐狸,谁的帖子都接,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