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谟克拉西”地时代,政治史学家评论,这是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唯一积极且又向民主*拢的时代,但历史地玩笑总是令人感到无情----28兵变给大正留下了莫大的刺激,虽然当日凭着信心与勇气平定了兵变,但却摧毁了他原本就脆弱而敏感的神经。

    在颁布解散山本内阁的敕令时,当着诸多政府要员和中外记者的面,精神极度萎靡的大正在国会议事堂将诏书卷起来当望远镜,这件事以望远镜事件闻名于世,但早在数年前,宫内外都已经知道了大正本人的病情,这次望远镜事件无非就是公诸于众罢了。

    大正十年,公元92年,同样亲历28兵变的皇太子裕仁亲王摄政,92年,大正去世,裕仁继位,年号昭和。

    历史有着不可抗拒的强大内力。

    2年后,93年2月2日,日本“皇道派”极端狂热的法西斯主义少壮派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面对与28兵变同样的场景,裕仁以严令加以镇压,但是,与28兵变不同的是。为了摆脱令人窒息的经济危机,裕仁走上武力国策,他先是借兵变之手清洗了主张国际协调的政党政府,然后又清洗了已经无用且对天皇权威构成威胁的兵变官兵,最后借军部控制了政府,实现了真正的“皇国一体”,并一举发动侵华战争……

    云计划中的琼州攻略船是在28兵变前几天离开日本的。

    虽然经历了同盟会解体的打击,孙中山仍然踌躇满志,一方面宣布重新启用“兴中会”地名字,一方面则与亲信与日本教官团商议将来的计划。表面上革命党众人与日本派遣而来的人员相安无事。但内心涌动的波涛却是难以平息地。

    月29日,在兵变的第二天,船只在台湾*岸,准备补充煤水后继续前行。

    借着这个机会。很多从没踏足台湾的革命党人上岸。

    整洁的街道、宽敞的设施,似乎经过2年的改造,原本极为落后的台湾已经脱胎换骨。

    但是,细心的革命党注意道,在秩序井然的背后,却是当地土人地极度贫穷与落后,所有先进的设施,原来只是给在此地的日本籍居民享受的。中国人不但要为这些设施付出更高的代价,而且在使用中被严格限定不得与日本人发生冲突。

    革命党人发现。在一处酒楼,明明是几个中国商人先定下地雅座,但几个日本浪人硬要享受,胡诌是他们他们先来的,逼迫中国人让位。整个酒楼的用餐人为之一空。让位之后,几个饱餐一顿的日本人根本就没有付钱地意思,只是扬长而去,留下敢怒不敢言的老板----这几个若是放在东京街头。那恐怕是革命党人连交道都不愿意打地社会渣滓。

    这难道不是民族压迫么?所有人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革命党领袖一直在宣称要推翻国内的民族压迫。可国内的民族压迫是什么?经过改良之后,除了满城,满人还有什么与汉人相异?还有什么凌驾与汉人之上的特权?联想到南洋殖民者和土著对华人地压迫,那才是真正地民族压迫。问题是,这样的民族压迫不去破解反而要去破除国内现在已不太突出、并且在逐步改善地“民族压迫”?

    许多人第一次对琼州之行产生了疑虑和焦躁。领袖们不免长吁短叹。但也无能为力。

    补给完之后回到船上,随行的日本教官还在喋喋不休地吹嘘着“大日本帝国对台湾的改造”。甚至公开叫嚣,“夺取琼州之后,大日本帝国会将其改造成另一个台湾!”

    原来,这才是他们的目的,很多人心里如有一团火在烧,愤懑之情喷薄而出。

    当天夜里,两派人马终于动了手,从口角、手脚发展到枪械,甚至还用上了炸弹……

    在孙中山等人的竭力调停下,这场械斗以双方各付出2条性命为代价而收场,但是不和的种子却已经根深蒂固地种下了,更要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