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鹰潭火车站,千寻走在人群后边,悠悠踱步。观察着四周不同的景色,还有人群。

    这个时候来鹰潭市的大都是去龙虎山旅游,千寻也不例外。

    龙虎山山水之美自不必多说,它是丹山碧水类丹霞峰林地貌景观自然美的杰出代表,中国山水画等艺术创作的天然模本,其俊秀的丹霞石峰c石柱及组合是世界珍稀微地貌景观的典范,是地貌演化历史过程中壮年晚期到老年早期阶段丹霞峰林地貌的典型代表,也是地貌地质作用中展示雨水侵蚀型丹霞峰林地貌特征和河流侵蚀型老年早期疏散式丹霞宽谷峰林地貌特征的典型例证。

    当然了,这些也只是千寻在出发前上网查到的一些地理资料。而千寻来此却并不只是为了美景而来,还有关于龙虎山的另一个原因。

    自有记载以来,仙与道基本上都是同时出现的,譬如成仙得道,寻仙访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等。

    道教,又名道家c黄老c老氏与玄门等,由张道陵张天师于东汉时期创立,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其后有道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因此道教又名天师道。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c国家太平c社会安定c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c长生久视,并有无上法术神通,凌驾于九天之上。

    龙虎山,正是张道陵的得道之地。龙虎山本名云锦山,自千年前张道陵炼得龙虎大丹飞升之后才更名为龙虎山。

    当然,这记载于古籍野史中的一切,是非也并不分明。在千寻看来,这世间凡是与仙神之说有关的记载,好似都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看不真切。

    譬如《道经》又记载道教起源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如此看来,道教可追溯至更加古老的年代,甚至是神话时期,不过这又牵扯出另一个问题——盘古元始等等传说中的人物存在吗?

    千寻并不纠结于这些纷乱纠葛,在他看来,仙神之说即便为真,如今也早已消弭于世间,再去纠缠根本毫无意义。

    而他来此,除了旅游放松增长见识之外,也是为了满足心中那份莫名的向往。

    若说世界上有接近仙神的地方,那龙虎山定为其一。

    压下心中杂乱的念想,千寻向着旅游专线车走去。停在这里的车有两种:一种是“鹰潭——上清”,这路车可直达上清景区,可游览的景区有大上清宫c上清竹筏漂流码头c上清古镇c天师府等。另一种是“鹰潭——龙虎山”,这路车直达龙虎山仙水岩景区,而这正是千寻计划中的第一站。

    几十里路很快走过,一个多小时后,千寻已经独自行走在龙虎山上了。

    山清水秀,抬眼便是无尽的风光。空旷深远,呼吸间仿若要立地飞仙。千寻沉醉了,原本计划的路线景点早已抛之脑后,只是顺着感觉往深处走去。

    一路行人渐少,景色却更加接近自然,没有了雕饰之感。千寻身心愉悦,脚步更加轻快,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一处无人地带。

    一面石壁突兀的出现在千寻前进的路途上,高不过两三米,却是将小路彻底截断。

    千寻不忧反喜,紧了紧背包,看好落脚点,几个快步便向着石壁冲去。

    或许是平日里无人前来,石壁之上毫无人迹,轻松攀爬而上的千寻看着眼前更加纯粹的自然风光,不由得更加欣喜,径直向着远方走去。

    而在同时,龙虎山景区售票处,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孩正嘟着嘴到处张望。不过随即又想起了什么,掏出手机看了看,双眼便弯成了月牙儿,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另一边,千寻看着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