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9;试题。”

    这一条做得很好的,唐朝举行了几十次的科考,虽然以第在录取进士,但试题从来没有任何官员敢向外泄又道:“二是糊名制。”

    “糊名制?”

    “嗯,就是将举生的姓用糊上,以试卷内容录取,等到结果出来,再将糊去姓名的地方打开,公开榜单。但与文举不同,武举不能着重字迹秀丽与文章流畅,而是着重方略,可以用武将为考官,才能避免更多的弊端。”

    “这个主意好啊,”程务ing大声道。

    不但他认为是好,李义琰与刘仁轨也认为是一个好办法,默然看着李威。

    “是我的一个临时想法,现在不急,还有许多比这更重要的事要立即去做,比如裴郎出征西域。”

    “是。”

    “程将军,你也退吧,既然母后想设立军务监与武举,为了国家,你也可以想一想办法。”

    “喏。”

    看着程务ing退下,李义琰急切地说道:“陛下,为什么要告诉他?”

    太后只是说了军务监与武举,但没有说出大约的具体方略,李威这一说,也没有说具体的做法,可是大方向已经制订好了。根据这个大方向,太后就能立下一件大功。

    “李卿,一切为了国家……”

    “可是……”李义琰话没有说出来,刘仁轨拽了他一下胳膊,道:“李卿,方法是好,可会有许多的麻烦。”

    李义琰猛然会意。

    ……

    程务ing离开了东宫。他身上惊出一身冷汗,虽然有一些军事天赋,但他不是裴炎,身为顶尖的世家子弟,一向清名吏治之名在外,皇帝虽然生气,气到一度用刀架在他脖子上,也拿裴炎无可奈何。

    皇帝要对付自己,太简单了。

    好在自己装傻卖疯过去。

    不过皇帝这个主意好啊,一个糊名制,不仅是武举,都能解决科举的许多弊病。不行啊,太后将提议摆了出来,让所有大臣去想,裴炎多半是想不到此节的,若是刘仁轨抢在前面说出来,再说这个主意本来就是皇帝想的,可让太后争了功,太后不但不能立功业,反而被皇帝与刘仁轨、李义琰他们掌脸了。

    立即找到裴炎,对武则天他也谈不上什么忠心,倒是与裴炎关系莫逆。他开始在上位,武则天破格提拨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裴炎的引荐。

    因此,找到裴炎,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糊名制?”裴炎听了后,愣了大半天。

    “是啊,裴相公,这个主意很好。”

    “程将军,某知道好,可为什么皇帝知道你会通知太后,还要说出来?”

    “皇帝也想群策群力吧。”

    “你低估了皇帝。”

    “我没有低估皇帝,他很有能力。”

    “程将军,主意是好主意,可绝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裴炎皱眉道。

    “我还是不大懂。”

    “是利……益。你先回去吧,待我禀明太后。”裴炎将程务ing送走,来到上阳宫。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裴卿,你认为呢?”

    “方法虽妥,可实施很难。朝廷谋将,多以功勋弟子为将。除了几位开国功勋后代,大多数人虽立有功勋,还不至于破格提赏的地步,子弟于是多进三卫。在三卫里取得履历,再一步步提升。比如陛下此次青海之战,就有许多这样家庭的弟子在军中谋职。虽有牺牲,可只要幸存下来,多让他们如意。若设军务监,再用武举,选将面会很大。再用糊名制录人,虽是公平,也会赢来许多将士之心,然而……”

    “然而什么?”

    “然而功勋官宦之家,将失去了一条重要的特权。不仅是武举,一旦糊名制实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