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重修唐律,以唐律为刑狱依据,而不是以人治法。又怕失去道德,沉迷于法典,失去了儒家弘爱之心,各位意下如何?”
实际上他很想的,怕有争议,于是推给群臣头痛去。
又是一阵窍窍私语,说得很好的,可还有顾虑。
李威没有管,又说了第七件事,道:“汉武穷兵黜武,晚年后悔不止。太宗也为两征*,下诏自责。青海两战,将士牺牲无数,胡汉至少二十万户人家妻离子散,父母痛失爱子,国家用费无度。可是青海若不战又会如何?吐蕃必然无休无止,他日侵吞河湟,再吞洮叠秦渭,离西京只有咫只之遥,国家也会危在旦夕。因此太宗说过阅武,又说过戒猛,这个戒猛不但是吏治,也可以用在军事。不战不练,不出悍卒,不出勇将。但一味地开疆拓土,对国家对百姓也会有很多的伤害。因此这中间需要一个平衡。我看到青海的形势,又看到牺牲的将士家属,心中一直在想如何平衡。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诸卿可以再商议一下是否得当。国家不可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但是用来开疆拓土的,也防止有变发生。一旦羁縻之地有叛,或者外族入侵,有将可用,有兵可征。这要练兵,也要实战练兵养将。但不可以无度地开疆拓土,对产生纠纷的羁縻地区,主动分清纠纷与叛变的区别,以调停为主,减少战争次数,但对明确谋叛之族,也要雷霆压之。兵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不备,或者我说一句,国家养军练军阅武,但需减少不必要的战争。母后也说过,息兵,以道德化之。母后,儿臣这一条,是不是母后的意思?”
扭头询问帘后的武则天。
实际上武则天对军事不懂,那个息兵,道德化之,根本是在夸夸其谈。两国之间的和平是打出来的,谈什么道德?就象后来的老美一样,为什么那么多国家在后面拍马屁?正因为他的拳头狠,以和为贵,贵个屁!那是无能者替自己遮丑的说法。
李威说的这一条,是李世民阅武的升华版,比武则天那个息兵,不知高明了多少倍。
武则天尴尬地笑了一笑,道:“正是。”
又说道:“弘儿,你等一等。”
与李治窍窍私语了一番,然后李治说道:“弘儿,今天你所讲的几条甚美,朕很欢喜。”
“儿臣不敢当哪。”
“你勿用谦虚,对,朕当嘉奖之,错,朕也要评批于你。”
“是。”
“既然你说出来,朕今天嘉你之美,各处皇宫行宫中的所有宫婢者,以及内外教坊年四十以上,无职在身,全部释放回家团聚。”
武则天说了一句,你儿子在做好事,陛下,你不能让儿子风头抢过去。因此李治立即同意下来。
这又是一项善政,一放,那可不是少人,最少几千名宫娥得以回家,不用在皇宫老死。
诸臣一起称善。
只有刘仁轨裴行俭几人眼睛很是明亮,其实论傀儡,现在的太上皇才是真正的傀儡。幸好啊幸好,陛下登基来得及时,不然再往后几年内,朝堂真的成为皇后的天下。
等到诸臣颂歌说完后,李威又说道:“前几天倭国使者拜见于我,新罗不恭,杀害倭国使者,朝廷也不可不理,我想出了一个主意。略略有争议之处,但能为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不过今天时间有限,我已经与刘相公交谈过。明天诸卿可以与刘相公一议,看看有什么地区需要补充,或者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上书于太上皇,或者于我。”
大家很狐疑,一个个看着刘仁轨。
可是李威不给他们思考时间,又说第九件事:“我有一个想法,不是很清楚,若是一个百姓,饿得连饭都吃不上,穷得连基本御寒的粗劣之衣都没有的穿,会不会遵守礼制仁义?”
这一句问得突兀,各个大臣不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