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轨,多半与自己儿子一个鼻孔出气。又说道:“朕还是觉得不妥,如果发现了,羊同不是与吐蕃交恶,反而会与吐蕃同仇敌忾。”
“陛下允许,这个都不难,可以交给臣来解决。”姜恪答道。此去凉州,心中忐忑不安,薛仁贵都败了,自己更不行。十分害怕,如果有什么好办法,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是多多益善,尽情使出。
于是这几个唐朝的最大的大佬开始商议,如何绑架人家的小公主了。
听了一会儿,李治觉得阴风阵阵,叹口气说道:“朕总是觉得不大好。你们先散去吧。
“喏,”众人齐声答道,李威也要一道下去,李治又说了声:“弘儿,你留下来。”
“是。”
看到众人离去,李治才说道:“弘儿,你现在身体好了,朕也感到高兴,而且也比以前聪明得多。”
“儿臣不敢当此夸奖。”
“你别先高兴,朕还有一句话,久久就想对你说了,虽然你这些变化是好的,可近来,出的一些主意,个个不是圣人贤义之本,全是在走歪门斜道,我很担心……”
“……”
“你看外面是什么?”
“外面在下雨。”
“这才是立国之本。”
“父皇教诲得对,边功是次要的,国内百姓生活安定富裕,才是真正立国之本。”
“这才是你的钻研之道,军事自有武将去处理。现在是守成,不是创业。”
“是。”
“唉,可是我却是很担心,明年又有什么?”让老天搞得李治害怕了,年年灾情有,而且是不小的灾情。只是一场秋雨,并不算什么。
“父皇,儿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言不当言?”不管怎么说是父亲,看到他忧虑,李威多少有些于心不忍。
“说来听听。”
“关中本来地薄,人口拥挤,交通不便。丰收之年,谷米售不出去,灾害之年,立即又出现饿殍遍野的情况。不如朝廷有什么举措,将他们迁往宽乡。或如两准江南之地,适合种植,特别是稻米。前些年大丰收时,粟米每斗只值三五文,可是江南之米,却是十文开外。”这个问题也与魏元忠谈过,拱卫两京之举,可现在百姓也太多了些。当然,朝廷做过一些举动,可做的力度不够。
还有为什么百姓不愿意迁往江南,这不是岭南,当真江南那么恐怖?魏元忠没有答案,看看父亲有没有什么答案。因此,将心头这句憋了很久的话说出来。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