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州城去了。

    而流民营地中,因为李煜和乡老们的这一番交流商谈,里面的很多细节当然是被乡老们有意的在流民群中传播开去。这些内容对于每个流民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般的好消息,特别是让每家的孩子都能上学堂,不再如他们这些父辈一样的大字不识一个,这些他们在老家时是想都不敢想的。很快的,消息便一传十十传百的在不长的时间里,让每个人都知晓了。所以李煜身后的流民营地就这么的被一层喜悦和希望的情绪所笼罩,再无人能够撼动这些人想要做一名大唐人的决心。

    接下来的日子,李煜就同自己手下的文武们,围绕这海州的建设忙碌起来。先是为海港选址,然后就安排大量的劳动力修整地坪,还派一部分人去山上开采石料,作为预备的建筑材料。

    又过了四五日后,走陆路而来的共济会麾下的建设兵团以及各种辎重,就陆续的开进了海州城。这使海州地界变的更加热闹,而李煜等人也更加繁忙。

    对于这次的海州建设,从李煜到共济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视,因为这是共济会中的各工坊行会第一次可以在南唐境内的州府中大刀阔的发展。

    以前除了在中天八国清海军境内可以如此,共济会在大唐境内的发展反而有点收敛。主要是李煜和几位核心手下商讨过,依据共济会在秣陵城中所拥有的可怕产能,若是一样的在南唐的其他州府运作的话,太会触动各州府当地势力的利益。如此,说不定就会受到地方上的势力恶意的抵制和反噬。

    在自身实力还没达到对抗全国的保守势力之前,李煜更愿意用慢慢渗透的做法,先由金陵城辐射周边来强大自己。现在又多了一个海州城,可以做第二个点,用于将来来辐射中原,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所以这次来海州的人,当头的便有共济会作坊主中的元老,冶金铸造行会的当家人牛二;还有木工器械行会的当家人张三。二人在远在金陵的王管家的千万嘱托下来到海州,要全力辅佐他们的东主李煜在海州将各行会工坊和店铺尽的快营建铺展开。

    看着牛二和张三,现在二人也改了名字,一个叫牛能一个叫张旺。虽然在李煜看来还是很土,不过人家自己喜欢就好了。何况也比起二c三来,这新起的名字很真有点喜庆感。

    话说这二人经过这两三年在共济会中担当一方主事者的历练,早就不是以前刚逃难到金陵城中时的落魄乡下小铁匠和小木匠的形象了。现在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每个人主管的行会里都至少有着上千号的工匠,和经营着上百家的铺子。虽然工坊大多都开在清海军境内,他们人也多在金陵不常去,但是地位在那里呢。行会里手上活计硬实的师傅哪个敢说没有跟过这二人,敢不叫这二人一声师傅的;而每一个要外派的本行当的工坊主更都是要这经过二人的认可才会被派出的。

    不光是他二人,其他行当也多是如此。那些共济会开始时的元老工坊主,现在都升级为该行会的当家人。并按照跟李煜一起制定的行会运行标准,管理着一个个庞大的商业体系,可以说他们在金陵乃至南唐的各行各业中都算举足轻重了。

    李煜看到二人后的心情当然是好的,回想当初他刚知道自己来到了什么时代的时候,他的心中也是有过短暂的迷茫和对历史中自己最后的结局的恐惧的。与这些流民刚来到金陵城时毫无依靠时的无助有着一定的共通感。本着抱团能取暖的原则,才建立了共济会,以达到共通有无c互相救济的目的。

    没想到,只在两三年之间,便小有成果。如此的共济会,也是在李煜的背后鼎力的支持了他为改变自己命运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救赎之路的行动,眼下的情况看收效良好。

    在得知了王安,也就是建设建材行会的领头人王老七也在后面正赶来时,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