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广和邵棠听了李煜的这番言论,不由的对视点头,都认为李煜年纪虽小,但是说出的话却是十分的老成持重。面对夸奖奉承之言,也没有丝毫的轻傲之态。而评论江王的事上,并不出于个人好恶,却是出于公心来的。
所以原本对他们来说属于传说中的这个定南郡王,现在在他们的心中开始有了不少切实的认可度。
这也主要是僧景全因为信任度的原因,前面想拉他们入伙的时候,也没敢过多的如实介绍李煜以前的英雄事迹,他想着这些秘密现在可不是能随便告诉人的,就算信得过这二人的人品,但是也得有主公李煜的受命才行。
李煜也见到了两人在听到自己说的话之后的眼神变化,当然也是知道要收服人心说是一套,做是更重要的另一套。只要让这两人亲身体会和参与自己将要带给海州的变化,于公于私相信他们二人也只能成为自己人这一途了。
看着等着自己说话的两人,李煜首先对邵棠开口道:听说近来邵先生出游淮上,对中原的形势多有了解。想必现在也有自己不少的心得,不知可否对李从嘉讲解一二,让我能未行千里路而知天下事呢。
邵棠听李煜如此说,只道是僧景全将前面私下的谈论之言都上禀了李煜,所以李煜才有此一问,这算是给他出的一个考题了。
想他邵棠本金陵城边一苦读学子,自负聪明才智,也有济世救民之心。他本想通过烈祖李昪即位后才在南唐通行的科举中进身,达到自己的抱负。
奈何这科举制刚刚举行没几年,制度还不算太完善。而主持之人以前大都是武夫和非科举出身的谋士。这些人现在得高位当然不会单纯的想着为国家量才适用,他们更多的是将一些与自己亲近之人提拔起来。所以如邵棠一般的人在这样的境况下是很难出的了头的。
现在见李煜要考教自己,邵棠心中当然是无惧的。来淮上时邵棠就是怀着要探听现在的中原形势,再结合南唐国中的情况,判断他自己所在的大唐国能否在中原变化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或者说大唐能够捞到什么好处。
如果他邵棠能够向朝廷进策,而立下功劳,获得封赏不也是与科举殊途同归了么。
现在这个机会就在眼前,想也不想的,邵棠张口就道:殿下,邵某认为,中原局势之乱,已不可控制。
哦?李煜听到他如此说,一双剑眉一挑,心有感应的问道:先生是认为后晋朝已不可存了么,契丹人真的强成如此地步。
听到李煜如此问,邵棠接道:殿下,我并非能算到晋朝廷与契丹人之间的这一场大战最后谁能够胜出。因为决定这样一场大战的胜负的因素太多了,如两方积蓄的实力c双方士兵作战意志c最高统帅的临场指挥,还有各方盟友的介入都有可能决定这一场战争的胜败走向。有时胜败可能只在一个刹那,决定于某个看似小人物的行动或者战场上某一支流矢的走向。
李煜听了邵棠如此说不由的点了点头,觉得他分析的相当合理,虽然没能猜到结局,但足见邵棠不是一个只会信口开河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邵棠见李煜点头似乎听进了自己刚才所言,心中暗自高兴继续道:不过邵某认为,不管双方哪一个胜利,最后得到的也只是一个败局罢了。
僧景全在一旁也听的认真,他是知道自家主公和远在金陵的烈祖皇帝这一对爷孙俩都是对中原有所图谋的,不然自己等人也不会来到这海州,并要在这里搞出若大的阵势来,这都是要为后面的北伐做铺垫的。
忧主公之忧是一个谋士出身的文臣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听到邵棠说现在中原打的不可开交的两股最大势力最后得到的都是失败的结局,这不就意味着自己这方有利可图?这正是主公李煜需要的。僧景全便急着开口问道:他们真的会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