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主,为我办事,我不但可以放了你和他们,我还可以给那些老幼妇女一条不错的活路。

    诸祐很惊异于李丛嘉的条件,急道:你没骗我。

    李丛嘉

    (本章未完,请翻页)以目示陈起,陈起便很狗腿的站出来道:听好了,这位便是当今陛下的孙子,太子的亲子,皇封的安定郡公。郡公说过的话自然是一言九鼎的了,难道还会骗你一个乡下鄙陋之人不成。

    诸祐又问道:为什么是我。

    李丛嘉沉默了几秒钟道:也许我说的理由你可能会不太相信,但是我仍要说,我跟你的目标,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只是我们处在的身份位置不同,而实行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诸祐道:只要你真的能够让那些妇女和孩子活下来,我诸祐便跟随你,不管让我干什么我不会有任何的怨言。

    李丛嘉道:很好,陈县令把他和相关人等好好收拾一下,给洗个澡换套干净衣服。然后送来我住的地方。

    陈起见这位小郡公一副说了就要做的样子,就有点为难起来,这毕竟是国家大事,朝廷颁布的军事行动,是通过三省六部的,自己擅自放了犯人,虽然有个郡公在前面顶着,但是万一有人追究起来,自己也是逃不了罪责的。见陈起有点犹豫的样子,李丛嘉也不见怪,从怀中掏出太子的元帅令牌,放在桌子上道:你们只管做来,一切有我,我也会上书给皇祖父,向他老人家禀明一切。已经不需要再杀人了,这次死的人已经够多的了。

    说完起身离开,走出了牢房,陈起赶忙拿起桌上的令牌,紧跟着李丛嘉,并向牢房里的牢子吩咐了李丛嘉的安排。

    诸祐在背后大声道:请郡公放回那些妇女孩子。

    留在后面的孟坚,拍了下站起身的诸祐的肩膀笑道:傻汉子,那些妇女孩子没事的,只是郡公觉得这个牢房里的环境太差了,不利于那些体质弱的人,所以就请陈县令在城中找了一个院子来安置他们。你认了一个好主公啊。

    诸祐听了,不由又是泪流满面,双膝跪下,向着李丛嘉的背影磕头道:诸祐谢主上恩情。

    孟坚看到这一幕也很感叹,没想到,自己竟然见到了这样的一幕,本来是该发生的一场人间悲剧,竟然就这样被李丛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化解与无形了,如果自己能够遇上这样的一个主公,这一生也算是值得了。

    这件事真的是这样化与无形了么,李丛嘉自己可不这么看啊,陈起的担心还是很有道理的,这次自己恐怕免不了要受到烈祖和自己太子老爹的刮落了。还是得尽快上一个请罪的折子才好,当然又要免不了受小人的诋毁了,不过谁在乎呢,自己只是在乎自己救下了千条无辜的人命。想及此处不由摇头微微一笑,回道县衙里的住处,找来纸笔,便写起奏折来。当李丛嘉奋笔写为自己开罪的奏折的时候,在南唐国的南部边界却发生了一件大事,让李丛嘉又不得不改变了自己的行程,奏折又重新写了一遍。

    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呢,那就是在南唐的虔州发生了一场规模更加浩荡的农民大起义,它的规模可不是像诸祐搞的这个,辐射只在黄梅一县之地,那一场大起义几乎横扫了整个虔州地界。将南唐国家的南部地区打烂了,参加起义的农民人数一度达到了几十万之多。那就是由南汉国内发起而后又转移到南唐国境内的的张遇贤农民大起义。

    话说这张遇贤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的始发地南汉国,地处岭南地区,也就是后世的广东和广西省境内。它的创始人是上蔡人刘隐。刘隐祖籍上蔡(今河南上蔡),刘隐的祖父刘安仁是名商人,后到南海经商,便在此安家。刘隐的父亲刘谦素有才识,因打击群盗有功,授任广州牙将。后以军功官拜封州刺史c贺水镇遏使,很有声望。乾宁元年(894年),刘谦去世,广州官员上表朝廷委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