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邺吩咐手下将领把大军驻扎在黄梅县城外,自己陪同李丛嘉带领着亲军往县城去。听到平乱大军到来的消息的新任黄梅县令陈起已经往城外赶来迎接,接到周邺等众人,跟周邺这个主将见过礼,又听周邺道旁边这个长的器宇不凡的少年就是皇孙,太子六子李丛嘉的时候,忙要向李丛嘉重施重礼,李丛嘉阻止了他,小大人般的道军中不重礼。县令陈起忙喏喏的答应。引领众人来到县衙。
县衙客厅中李丛嘉和周邺按主次落座,其他人也都坐在下首,周邺和陈起都看向主位上的李丛嘉,李从嘉微微一笑道:路上就跟周大人说过,从嘉只是随军探看,具体怎么做周大人自行决定就可。
周邺向李丛嘉点下头道:既然郡公这么说了那么周某就僭越了,陈县令,你来这黄梅县也有一段时间了,想必对这民乱已有所了解,说说你所了解的情况如何。
县令陈起向李丛嘉和周邺抱拳施礼道:郡公,周大人我所了解的情况是这样的。。。。。。。
原来这陈起乃是新及第的进士出身,民乱刚起的时候,朝廷也不知道这民乱的具体情况,比如说这具体原因,乱民的构成,有谁领导的,规模有多大,朝廷知道的都很模糊,所以就派了这陈起前来探探底,话说这陈起也算是个有谋略的人,正好想借着这次的事件来证明自己,也想用这个事件做为自己今后的升官发财做个垫脚石,他到黄梅县上任之后,不动声色的多方打听之下,知道了诸祐是乱民的首领,就想来个鸿门宴把诸祐诱骗到衙门里,如果诸祐答应自动解散乱民便保举给他个小官做做,如若不然就对他下杀手。诸祐当然不是一个傻子,哪有看不出这新县令想干什么的道理,便假借赴宴的机会,带人把县城大闹了一场,又全身而退,弄了本来计划好的陈起一个灰头土脸,见计谋不成陈起也放弃了取巧平乱的路子,就发急使到金陵,报告朝廷已经弄清楚了乱民的情况,朝廷只要派一支精兵就可将乱民们一鼓而荡了。所以才来了周邺带领的军队。
听了陈起的介绍,周邺和李丛嘉都算是了解了具体情况,周邺道:听陈县令这么说的话,只要我们抓到了这个匪首诸祐,再以这个诸祐为突破口,解决民乱之事应该不难。
县令陈起道:周大人所言甚是,这诸祐已经把这黄梅地区的所有刁民纠集起来,只要周大人掌握了诸祐,再给这伙乱民来一个斩尽杀绝,那么这黄梅地区就可以很快的安定下来,重新恢复到以前鱼米之乡的景况。
本来不准备插话的李丛嘉听到这里,不由的道:陈大人此言差矣,固然这次民乱有少数刁民在里面起到了蛊惑人心的作用,但是其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平常的百姓,只是不知事理而已,一时糊涂。虽有罪,但还罪不致死吧。
陈起连忙起身道:郡公所言极是,是下官思虑不周。
李丛嘉摆手道:哎,陈大人也是想尽早的安定地方么,这样想也是情有可原的,只是陈大人今后是要做一方的主政官的,官做的越大治下的百姓也会越多,所以心中越要装得下百姓,有时候,官员的随口一句话便会对很多的百姓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啊。
本已坐下的陈起忙又起身道:郡公所言甚是啊,下官一定谨记郡公所言。
李丛嘉点点头,又对周邺道:记得太宗说过,朝廷为舟百姓为水,水能助舟,亦能覆舟。
听得旁边两人心中震惊,难道说这小子心中竟然有太宗之志。
周邺道:郡公说的有理,但这次朝廷命我领军平乱,这过程中有些许伤亡还是免不了的,俗话说的好慈不掌兵。希望郡公能够谅解。
李丛嘉点头,这世界从古至今还未有听说不经过流血就得到的和平,只有让野心者了解到流血的痛苦代价,才能够让各方去妥协从而得到安定的生活。道:平乱之时周大人只管放手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