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听见好像众生的声音、众水的声音、众雷的声音,说:哈利路亚!因为我们的主、全能的上帝为王了!

    ——《圣经新约·若望默示录19:6》

    

    西元1587年12月5日,大明南京,帝国海军造船厂。

    伸出轻柔手指拂动群帆的依旧是那曾经目送郑和舰队六下西洋的清风,将巨舰放在臂弯中有节奏晃动的依旧是那见证过千古王朝兴衰成败的海浪。时过境迁,当年的王侯将相早已如光影幻尘归于空寂,不变的惟有世代延续不灭的人心。

    荒芜了超过一百五十年的港口护波堤已被重新加固,上千块五尺余长两尺余宽的条石交错叠砌成相互咬合的鱼鳞状,彼此之间以铁汁浇铸的燕尾榫栓相连;在过去漫长岁月中淤塞积平的船坞也进行了彻底的掏挖清理,水闸阀门换上了簇新发亮的青铜铸件,坞底用来支撑船体龙骨的排桩都是年初刚从安南运来的上好木料。此刻,沿江并列的十二座巨型船坞当中,即将驶出船厂服役的第一批重型战舰已经完工,它们很快将加入帝国无敌舰队的战斗序列,在世界各地捍卫大明的利益和荣耀。

    “每座船坞各长二百五十步、宽五十步,最大吃水深一丈六尺,能够生产八万料以上的宝船级超重型巨舰。”停泊在江面中央的帝国舰队旗舰前甲板上,林振衣不无得意地向帝国首相萧弈天介绍道:“跟这些靖海侯时代留下的大家伙相比,西洋行省最大的造船厂也只相当于小水塘一样。到来年春季,江北十八座形制略小的船坞也将能投入使用,其生产能力也都在两万五千料以上。这样一来,南京龙喉造船厂将具有每年九十艘的共工战舰生产能力。”

    “九十艘是么?”萧弈天放下手中的千里镜,沉吟片刻之后说道:“这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实际需要和军费承受能力了。对一贯奉行精兵策略的帝国而言,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这一批共工战舰下水之后,就没有必要继续满工生产,每年二十四艘已经足够了。其余的生产能力可以用来接受包括瓦尔基里雅在内各特许状商会的订货。”

    “遵照您的命令,忠武王大人。”林振衣右手抚胸略作躬身致意,接着继续说道:“如您所愿,我们的人员正在全力开发新型的帝国主力战列舰——比共工级更为巨大、更为快速、更为强大的海上霸王,其原型舰将在一个月后开始铺设龙骨。”

    “很好,”萧弈天将千里镜递给侍立在旁的陈应龙,“但并不仅仅限于重型战舰。帝国舰队将有必要在不同的海域执行各种不同的任务,对战舰的性能要求也就截然不同。我的海军将领们会在起航之间交给你一份详尽的说明。除此之外,还应当与军器局的专家联合开发出更强大的武装,令帝国的现役战舰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率。嗯,先不提这个,我还有个更重要的问题:让你们组织开展的移民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您一定会对此满意的。”林振衣立刻回答道:“在南直隶总督府的大力支持下,商会已经在海外建立了多座殖民城市——淡水城,自福州去海上东南六百里,城方四十三里,人口十万户,筑有石城;台湾城,泉州去海上东南七百余里,城方三十六里,人口七万户,筑木垣;琼州城,广州去海上西南一千两百余里,城方四十七里,人口九万两千户,筑有石城。这三座城市都建有供两千料海船停泊的港口,预计每年可以接受新入移民共两万一千户。这个数字对帝国强大的运输能力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每户移民可以领到多少安家资财?”萧弈天刻意地加重了语气询问道,“我希望听到真实可信的数字!”

    林振衣从袖筒里摸出几张密密麻麻写满小字的绢书,飞快地从中挑出一张念道:“凡自愿迁往淡水、台湾、琼州三地之一的移民,我们都按人头无偿提供了半年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