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叫得出口,余下的弟弟妹妹都是庶出,他们生来就要奉他人为母,她不一样,她是嫡出。

    所以刚才她犟着嘴含糊了过去。

    “嫡庶有别,你是嫡出,自然高傲些,也是可以体谅的。”朱钦把话说到朱妙聪的心坎上,顿了一下,又刻意说道:“再者,有斐斐的先例在,你可以依着她行事。”

    朱妙聪脸色一僵。先有许氏,后有廖氏,李斐都是称呼夫人的。

    “用心服侍姑娘”朱钦已经走出门,仔细的吩咐了几句。

    当天,宣国公府中事传扬开来,要知道一件事,传来传去,就不知道被传成什么样了。

    崇文门大街上的一处茶馆,几个人吃茶唠嗑,一个人起头,是这么说的:“你们知道没有,宣国公府的大姑娘被送到姑子庙去了。”

    豪门恩怨一直是庶民百姓热衷的八卦,他对面一位白面书生知道的更多一些,道:“哪里能不知道,这件事里头不知道闹得多凶了。那府里和大姑娘同出一母的二姑娘,据说是有身孕了,为了姐姐四处哀求无果,动了胎气,如今都躺到了,孩子保不保得住,还是两说。”

    “还有这档子事!”

    所有人自动脑补出了一对楚楚可怜的姐妹俩儿,唏嘘不已。

    “哎。”有人拽文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喔。”

    起头那人附和道:“说来,朱大姑娘要是两世为人,这两世都是栽在李氏女的手中了,前儿失宠废杀,后儿,在姑子庙聊此残生,又有何趣。”

    当强者和弱者并存,不去细究有理的还是无理的,世人普遍同情弱者,白面书生低声道:“襄王妃李氏,苛刻太过。”

    侧旁一群听客,有一人为襄王妃不平,插话道:“怎么就认定了是李王妃威逼,豪门大户多有我们未知之事,还是莫要下这样的定论。”

    白面书生直耿道:“那府里,谁是最看朱大姑娘不顺眼的那一个?总不会是亲爹。李氏女是元祐十年九月初九出世,朱大姑娘是元祐十年十月初六出世,要知道长幼序齿,李氏女才是宣国公府真正的嫡长女,这一对同父的姐妹,她们从出生乃至一世的荣辱,皆是此消彼长。”

    冥冥中自有玄妙,在场诸位听客点头者多矣,就在这时,一声闷鼓从街上传来,茶馆里的人探头一看,熙熙攘攘的说话声就小了一半。

    那是两个侍卫在清道净街,皇城根下,富贵云集,高官林立,拥有这一套摆场的人不少,诸位都是见怪不怪的。

    一对一对的侍卫过去,街道上空无一人,然后一群前簇后拥的,足有两百人,肃然而过。

    有人看不明白,道:“这是哪位贵人?这么大的阵仗。”

    “这是圣旨下。”看得懂的人不少,道:“刚才数名黄门之后,一个戴红盔着明甲的侍卫,他稳稳举着一个暗红色匣子,里头是圣旨。”

    除了贵人之外,圣旨下达也是可以清道的。

    这样一队两百人,招摇了一路,到达襄王府门口。

    襄王府这里,正门大开,董让侯在门口做引导,弯腰低头,脸上对圣旨的敬畏之意满满。

    此刻,圣旨已经从匣子里取出来,由司礼监的一位秉笔太监郑秀双手奉旨,他经过董让目不斜视,问:“速请王爷王妃接旨。”

    “香案以备。”

    董让谦卑的半跪,托了一下郑秀前襟下的衣摆,随在一侧,躬身引路。

    前头郑秀昂首阔步,身后百人剑戟森森。董让是满含恭敬的,却在一处转折处,寒光一乍。

    毫无预兆的,董让衣袖处显出一把匕首,飞射入郑秀的胸口,而董让本人,头也不回,迅速的闪出。

    一刀扎心,郑秀带着震惊的神色,身体往前一扑,拦腰倒在了门槛上,手上的圣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