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旦洪水漫过大堤,或者大堤出现缺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拍好了吗?”撑着雨伞护着相机的沈洁茹轻声问了一句。

    “好了。”纪小川的声音有些颤抖。

    沈洁茹转过头,看着纪小川,关切地问道:

    “小川,害怕吗?”

    纪小川躲避着沈洁茹的目光,强自镇定了一下,说:

    “不怕!只是没想到形势会这么严峻。”

    沈洁茹说:

    “现在的情况还算不上太坏,估计严峻的形势还在后面。小川,你得有思想准备啊!”

    纪小川默默地看着沈洁茹,没有做声。

    沈洁茹接着说:

    “好了,我们下去吧,到堤上去看看。”沈洁茹说着,便转身朝山坡下走去,纪小川连忙跟了上去

    接下来的两天,雨大得很邪乎,整个宁丘县,受灾严重的乡镇已经增加到十多个,到处险情不断,人心惶惶。

    纪小川和沈洁茹这几天已经转了三个受灾严重的乡镇,每天都泡在泥水里,其中的艰辛和危险自不必说。整个灾情,确实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说起来也怪,险情越见越多c越见越险,纪小川的胆子反而越来越大了,已经没有初次见到险情时的恐惧感了,内心的感动却越来越多。在火热的抗洪抢险前线,纪小川每天都在受到强烈震撼和感动。这种震撼和感动,来自军民众志成城的勇气c重建家园的信心,来自无私伸出的援手,舍己救人的事迹

    纪小川强烈的感受到:在这里,人的思想变得单纯了,形象变得高大了,人与人之间变得友善了。在这里,人们的价值观中,金钱c利益c私心已经远离,至高无上的,是对生命的呵护和尊重。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感觉到人间真情的回归!

    密密的雨丝,把一座大山脚下的村庄笼罩得朦朦胧胧。远远的,村子前面那条狭窄弯曲的水泥公路上,一台越野车正在缓缓移动,蜗牛爬行一般。渐行渐近,越野车在村口停了下来,从车里下来的,是浑身沾满泥巴的纪小川和沈洁茹。这里已是云桥乡的地面,他们刚从牛市镇过来。

    放眼一看,这是一个有着二三十户人家的自然村。整个村子,三面被青翠的大山环抱,只有南面是大片的农田。田野里,禾苗长势正旺,稻穗正由青转黄。越过农田,是一条高高的大堤,呈东西向延伸到了视线之外。

    站在车边,纪小川举目朝村子扫视了一圈。村里的房屋,大多是两至三层的独立小楼,铝合金窗户,外墙清一色贴着各种颜色的瓷砖。

    这样的住房,如今在农村比较普遍,它传达出的信息,是农村富了。但这样的村子,还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村里很难见到年轻的男女,大多只有老人和小孩,显得很是冷清。

    纪小川走近沈洁茹,两人正在商量找一户人家采访时,就听到了一阵由远及近的急促哨子声,其间不时还夹杂着“要溃堤了,赶快上山啊!”的吆喝声。不一会儿,村里有了些动静,从附近的几栋楼房里,慌慌张张地跑出了一些老人和小孩。

    沈洁茹立即招呼纪小川重新上车,让司机罗国平接着往前开。车开出不远,迎面就碰到了那个正在边吹哨子边大声吆喝的人。

    这人只有二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一件塑料雨衣,头发散乱,额头上扎着绷带,绷带上有浸出的血渍。他戴着一副金属框架的近视镜,脸上布满疲惫和焦虑,浑身上下沾满了泥巴。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雨鞋,裤腿挽得高高的。

    沈洁茹让罗国平靠边停车。

    车一停稳,纪小川抢先跳下去,伸手拦住了他。交谈之下得知,被拦下的人叫尹长胜,是江南大学的毕业生,去年通过公务员考试刚刚参加工作,在乡里当宣传干事。头上的伤,是昨天在角山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