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宋波低着头想着自己的事业刚开始就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愁啊(笔者:谁让你不是先做好准备的?还有脸到程家显呗)。他摇着头来到了东配房。他的两个儿子不明白宋波什么意思,只是看见他不高兴,所以就都没说话只是紧紧的跟着宋波后面来到了东配房。还好,东配房的情况让宋波心里好受了不少,这里的炭的质量还是蛮好的,用宋丹丹的话叫那叫相当的好。宋波随手拿起来两块漆黑的木炭,看了看用手捏了捏,然后拎着边角,将两块木炭相互碰撞了一下。撞击之后有金石之声。重量还有点压手,而且这颜色呈现墨黑色很显然这是纯度相当高的木炭。也就是说这是白炭。烧完后只有少量的白灰存留的炭。不过这样的炭也是优缺点的,它唯一的缺点就是少了点。

    “嗯,这还不错。这些炭质量还真不错。不过就是少了点,要炼铁根本就不够。”宋波要在院子里面立个土高炉,当然要比较多的炭了,不过主要的原因不是这个,要是就炼一两天铁,这点炭也够了,没错,这里的炭只够宋波一两天用的,因为之前搬家,大部分的炭都被那些仆人搬到新家里面了。毕竟那么一大家子人呢。都要用炭,用炭量很大(现在可是腊月冷得很)。弄得这里的炭就不够用了。基本上如果宋波的土高炉建完后,这些炭明天就能用完。宋波皱了皱眉头,决定自己出马去买点炭。顺便看看有没有煤在卖。弄点回来,在城外炼点焦,炭太贵了而且相比起来燃烧温度也没有焦炭燃烧温度高。

    宋波出来说炭还不错外什么都没说,也不再细看看。就走到院子里面,看了看院子。院子里面地方还是不小的。并且在他比较满意的地方画了一个圈。然后高声的叫了起来:

    “阿大,阿大”作为这个小家庭里的管家,阿大一般情况都会随身跟着宋波的。

    “郎君吩咐。”

    “去找几个泥瓦匠。在这里垒个炉子,不要直筒的,要上细下粗的,上边留个两尺多粗就行。三人高,用粘土加水直接夯好,炉膛子里面最大的地方要五尺见圆的。炉子外壁要两尺厚(用来隔温,不然铁炼半截,炉子烧漏了)东西北三面外面加多厚都行,南面流出口来用来就行。对了哪有白膏泥,多弄点。在炉膛子里面抹上几寸。行了没别的了。阿大你去忙吧。这些够你忙一阵的了。啊,那个张师傅,你和石师傅王师傅你们三个人就将那些铁条打碎了吧,都打成碎渣,等着明天备用。还有那些炭也打碎了吧。我一会出去,你们现在就办。今天晚上就应该能完成了。”宋波简单的交代了一下关于炼铁炉子的事情,主要是条件太简陋,这时候不要说宋波这个普通人。就是神仙以现有的条件也弄不好高炉啊。只能是学习大跃进时期了。随便弄个炉子。不过这炉子也使用不了多久。不过以宋波的要求,钱肯定是不少花的。那粘土,白膏泥,工匠都是成本。最后练完了,出口还得弄瓷器(耐高温)弄好,不然出铁口肯定出问题。还得买个大瓷片,这个买瓷片的活计,当然交给阿大去做了。实在不行就用白膏泥粘几个瓷片就行。反正这里也用不了多长时间。说不定炼一次铁之后,这炉子就裂口了呢。

    宋波揉着头走了出去。他的两个儿子满脑袋的问号的跟着他的屁股后面。他们俩还奇怪这宋波还说有事办,结果来了铁匠铺之后看了两眼就走了。没法子谁让他是爹呢。只能跟着一起走。不过真正愣住的是那三个铁匠。他们三个人还是头一回听说过炼铁炉子那样做的。这时候,这炼铁的炉子都是官家的。一般铁匠哪见过。一般铁匠都是那生铁锻打成熟铁,或者用坩埚炼钢。用炉子的还真不多。还有之前宋波关于那三种生铁的描述,这描述和自己的经验完全一样。可见这个东家绝对是个行家,还是大行家啊。

    走在东市的大街上。宋波溜溜达达。现在的心情好了不少。他的两个儿子,紧紧地跟在他的屁股后面。老大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