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父皇,我看这还是免了吧”李泰郁闷地再次出声劝告李世民,毕竟谁会愿意别人夸你却用中指啊?虽然这在大唐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他一个来自后世的青年来说,谁能受得了呢?唉,这真是揭竿而上爬得越高摔得越疼啊,你说我这顺藤摸瓜将中指这事忽悠过去不就成了,还非得拿那泰山来比喻,这下好了,李世民可是心里来念着要去泰山封禅的,你这不是,唉不说了,反正这麻烦都是自己惹的。凭着李世民的宠爱,你就可以瞎忽悠人了,真是半点儿都不知道收敛,谦虚啊。谦虚,有了,用这词好办!

    还没等李世民开口,马上就接着道“父皇,您想啊,这要万一,您觉得这位大臣不错,您就用这手势鼓励他,那位大臣干得好,您也用这手势鼓励他,那您这手势还有什么意义吗?这都廉价了,不值钱了。哦,不对,是没作用了,还有谁会将您的意思记得清楚呢?而且嘛,‘骄傲使人退步,谦虚使人上进’,您就是不随意夸人,但一旦有臣子被您夸了,您又知道会如何?是否会有视宠生傲之人,在其他臣子之间,耀武扬威?将相互间的关系弄僵,最后更是影响到日常政事呢?我大唐不知谦虚为何物的大有人在,毕竟,这人心隔肚皮,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人还是很多的,而这么夸人,更是让他们觉的自己与古来贤者无异,因此不思进取,害其一生啊。若是流传于市井之间,则会纵使我大唐民风不朴,而民风尚且如此,那来自民间的文人,士子又会如何?还请父皇三思啊”

    李泰一席话说的是冠冕堂皇,将李世民说的哑口无言,惭愧不已,“如此,到是朕疏忽了,那就依青雀所言,不用也罢,希望只要我大唐朝政清明,重视人才,自会涌现出大批俊杰,定不会输给古之圣贤”

    “正是如此,父皇所说,重视人才,青雀也有些想法,是根据科举制的”李泰回答道,并说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哦,青雀有何想法,朕听着”李世民马上被新话题。

    “父皇,您历来重视人才,而我大唐演戏前隋朝的科举制度,这无疑给了寒门氏族,庶族,平民百姓一个公平的机会,但是,其中也有不公平之处”李泰引诱着李世民往坑里去。

    “哦,哪里不公平了,说来让朕参考下,若是说不出来,那以后都不许你议论科举之事”李世民有些生气地说道,这大唐的科举制度可是集满朝文武智慧的精华所在,是他李世民一生之中最得意的之一,因为这科举能给他带来大批来自民间的人才,综观他贞观一朝,因为求贤若渴,他李世民前后五次开科举,共给大唐带来无数人才,你若给他提意见完善科举制度倒也罢了,而李泰却说他的科举不公正,这不是鸡蛋里面挑石头吗?不给他面子嘛?

    “确实,并却这问题太明显了,只是父皇和大臣们尚为发现罢了”李泰坦然自若道。

    “哦,若真是如此,那朕就听听青雀的高论了,若是能将科举制改善的更好,那对我大唐,对我大唐子民,无疑是一带好事啊,青雀快快道来”李世民毕竟不是个心胸狭隘的皇帝,听到自己实行的政策确实有缺陷后,立刻没有刚才的半点不满了,惟有对能够完善科举的希冀,对人才的渴望,对真个大唐利益的关系,立即正色且迫切地要听李泰言明。

    “父皇,这缺陷其实很易察觉,关键就在姓名二字”李泰将‘姓名’二字咬的极重。

    “唉,这,这姓名却也无甚办法啊,若是参考士子们不写,则会无法辨认本人是谁,可这填了,却又会造成诸多弊端啊,这问题也没少让朕头疼,可朕与众位大臣商量多时,却也无甚方法啊。若是说用科举取士是朕值得骄傲的一项举措,那么这弊端却也让朕,唉”李世民感叹道。

    “确实,但并非是无法做到完善”李泰一副胸有成竹地答道。

    “哦,青雀真有办法,快说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