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的时候,越宁特别省事,提前录取军校类c外语类他都没填,第一志愿填了个t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与t大同档次的学校,几乎从不录取第二志愿填报本校的学生,报也用,不如少写两个字。除了t大以外的学校,他又不想上。干脆就只填了一个。
这可把他的班主任给吓坏了,论成绩,越宁应该考得上,但是只报一个,万一到时候不凑巧,没考上呢?怎么办?班主任苦口婆心,换来学生勉为其难地同意学校内调剂专业,险些没把班主任老师给厥过去。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尤其是本校已经有几年没出类似成绩学生的班主任,对此忧心忡忡地向校长诉苦。老校长也是束手无策的,学生做到这个份儿上,连校长都不鸟了。老校长只能巴望着他不要失手。搞得班主任几乎想要悄悄改一下他的志愿表,给他加个保底的选项。
与班主任的担忧相反,无论小胡老师还是何院长一家,都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儿。小胡老师完全明白“人各有志”,她一直就是这样的人。何院长家则认为,越宁的水平足够他做出这么个选择,哪怕人有失手,复读一年也没什么大不了。九十九拜都过去了,还怕这一哆嗦?
越宁就在老师们的担忧中踏进了考场。
嗖嗖写完,嗖嗖交卷。考完之后,拎着水果去探望张老头和邵奶奶了。
邵奶奶依旧住在镇上,几年下来,越宁和她相处得倒更亲密了些。邵奶奶的针线活计极佳,常给越宁做些衣服鞋子手套之类的。和尚装就是邵奶奶的手笔,少年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宽松一些的衣物,穿起来才舒服。越宁有种感觉,邵奶奶把他当感情寄托了。便不推辞,只是增加了探望她的频率。今年又给她添个落地扇,改装了水井,不用再手压水,开龙头可用。
邵奶奶如今大把闲暇时间,就用来给越宁做衣服,再有时间就抄抄经c念念佛。越宁看她这个样子,顺手给买了个白瓷观音,以后邵奶奶就对着观音念,还拉着他过来一起念。越宁无可不可的,回来也陪着念一回,手上的菩提子,就是邵奶奶给的。邵奶奶平素不多话,越宁每回来放下东西,一老一小一起念一回经,念完了,越宁走人。
这一回,邵奶奶多说了一句:“临走之前,来看看我。”
越宁笑道:“本来就这么打算的,动身的日子还没定,得看通知书上的开学时间。”心里纳闷儿,邵奶奶从来不对他提什么要求,上一次还是喊他一起念个佛,开口的时候还特别犹豫,这怎么这么斩钉截铁了呢?
邵奶奶低声道:“一定能成的,你一定能有出息的,读书,总是有用的!”
越宁完全不知道说她什么好,上一辈子,也就是她这么鼓励着自己,现在还是如此。但是越宁劝她不要过得这么沉闷,也出去走走,如果她愿意,自己想办法接她到县城居住,她却拒绝了:“这都是我的命,”邵奶奶这么说,“女人一辈子呵。”
越宁:
出了邵奶奶的门儿,碰到以前的小弟们,他们中间的不少人,已经外出打工了,也有几个读高中,还有些去读了技校。路边摊子上买点冰饮,大家分享了,说些镇上的闲话,越宁将邵奶奶托付给他们。拒绝了他们的陪同,独自去寻张老头。
张老头前两天搬到了山上。最近比较时兴“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县里又招护林员,年轻力壮的很多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又嫌这份工作枯燥而清苦,便宜了张老头腿脚灵便,又是本地常住人口,山上搭间小木屋,发点生活用品,每月给点工资——不用太高——也就齐活了。
越宁满肚子的疑问,到了山上一看,山风清凉,夏天正好。再看张老头,叼着烟袋,看他来了,张口就问:“带酒了吗?”
他倒过得怡然自得,越宁观察了他好久,试探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