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计算机芯片和无线通信等领域,代表着世界一流的水准。
也从来就没有看到过这么多如此富有的院士,他们12个人获得微星科技集团赠予的股票的总价值达到了21亿元人民币,他们是知识经济的代表,他们说明了一个科技人员的市场价值所在。
李思明应邀作了主题演讲,一个人成名了,影响力大了,就得招人惦记,这演讲也是一样。李思明很乐意借这个全国最高水平的科技大会,宣传着自己的理念:
“当今世界的差距就在于知识的差距。过去我们农民兄弟种田靠天吃饭,能否解决十多亿人口吃饭问题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现在我们可以在病虫害防治、农业灌溉系统包括杂交水稻上下功夫,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这就是知识的价值。我们可以让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二氧化硅变成价值上千美元的计算机芯片,这也是知识的价值。”
“今天我很荣幸地跟各位代表分享一下我们微星科技的经验,首先要从企业根本原则上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我们微星科技每年的收入的资金中用于科技投入的就达到10%的比例,发达国家的经验是4%,我们比别人落后,所以我们更要提高科技投入的比例。”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知识经济大潮中,技术的鸿沟将用比历史上重大技术变革更快地速度加大从此岸到彼岸的距离。要保证我们科技事业的赶超发达国家,国家和企业都必须加大投入,政府资金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其实有很多民间的力量可以使用。微科创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更多的微科创投出现呢?利用更多的民间力量,发展高新技术,而并非一味地仰仗政府的力量!”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据我了解,全世界科技移民的40%被吸引到了美国,在全美从事科学和工程项目工作的人员中有72%出生在发展中国家,目前仅在硅谷地区供职的中国科技人才至少有5万人,他们当中大多数是我们各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或者科研单位的年轻人。认真分析我国人才流失的原因,我们不能不看到自身在管理理念上的落后,有人一谈到这个问题就说是待遇差,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但关键问题就在于重物轻人。国内有些研究单位包括企业十分重视研究设备的拥有和配置,他们津津乐道的往往是实验设备和仪器,好像这些才是研究所的实力和水平。应当说他们重视的不是人才,而是设备。但是,即使是最先进的设备,几年以后也会变得不先进了。没有人才,即使有最先进的设备,也不会产生出什么像样的研究成果。
我们微星中央研究院曾在一场大火之中烧了三分之二,而数年积累的各种研究资料和文字成果包括设备也付之一炬,但是我们并不畏惧,因为所有科研人员还很健康地活着,没有一个人受伤,而且活得更加精彩!
第二,造就开放的科学环境。现代科学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和综合,许多重大科学成就的取得,往往都是来自于交叉和边缘学科,我们微星中央研究院所有的小组都是交叉的,每一个小组的研究都要考虑到其他小组和科学领域,这一个个小组的成员所学的专业却大相径庭。一部手机它不仅是通讯基础技术的成果,也是芯片技术的结晶,也是新材料的应用,同时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你还要考虑到东西方顾客的手型差异和审美心理学。
第三,我国科学界比较缺乏应有的批判精神,这与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不能说没有一定的联系。在微星中央研究院内,有许多人是同学、导师关系,也有的人资历老,是元老,有的人却是刚从大学毕业的,但是我们必须永远保持一个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文化氛围。一个项目的立项必须依靠所有人的参与科学分析,确定它的可行性,而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别人置疑和反对。我们允许犯错,鼓励竞争,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