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男生不相信。

    “你去看看就知道,看上去好像是什么选美比赛,你不去别后悔了!”李思明道。

    “美国人有这么开放?”

    “你不是美国人?”

    “我是叙利亚留学生!”

    “哦?那在你的祖国,真主一定没有让你有机会大饱眼福,快去看看吧!”李思明宽大的墨镜遮掩不住他嘴角的笑意。

    这位阿拉伯兄弟屁颠屁颠地跑了,可是跑到了地方,一看傻眼了,原来是一帮老太太在开派对。

    李思明早就跟老叶、陈剑两约好,在校园内的一个咖啡厅里见面。甩开那位真主的子民,李思明拐过几道弯,按照指示牌,走进了那家咖啡厅。刚进去,李思明就看到老叶老远地向他招手。

    “老叶,小陈,好久不见,想死我了!”李思明一见面就很肉麻。老叶苦笑不已,指着身边的一位李思明不认识的中国人对李思明道:

    “李老师,这位是苏成功博士,安徽人,是mit的副教授,正好这两天在我校访问,是个大才!”老叶介绍道。

    “你好!”李思明一听老叶介绍,两眼放光,“很高兴认识你!嗯,名字也很不错!如果能天天见到你,念着你的名字,讨个吉利,那就更不错了!”

    “李导演,我对你是久仰了!”苏成功被李思明的开场白给逗笑了,“美国人可以不知道我们中国的领袖是谁,但不会不知道好莱坞有一个中国大导演!”

    苏博士戴着一副颇有年头的眼镜,脸上刮得挺干净,坐在那里很安静,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只是这眉头总是紧锁,仿佛一直在思考着难解的学术问题。这是一张学者的脸。李思明对他的第一印象很不错,如果这位一见面就嚷着要跟李思明合影什么的,那就会在李思明心目中大打折扣。

    这位苏成功的经历很不简单,他是54年出生,比李思明大三岁。17岁的他进入老家当地的一个小镇的电信所当话务员。在这短短两年多的话务员生涯中,他以自己的执着和勤奋,凭着兴趣,自学了高中课程,并研读了电话机、交换机原理以及无线电广播等书籍,逐步了解了广播、电视、无线电等知识,熟练掌握了修电话机、装收音机的技术。正是文革中73年短暂地恢复高考的机会,让他考上了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78年他又是第一批出国留学的中国人,只不过他去的是德国。78年派赴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电子系进修,然后在该系攻读硕士,81年至83年在德国弗朗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做博士研究,从事以砷化镓工艺为主的ic设计。

    “你是说德国的‘微电子之父’——bosch先生是你的导师?”李思明十分惊奇,心里却在想如何抓住这条大鱼。

    “是的,我很幸运,大概是老师认为我不是太差,咱们中国人在智商上不比外国人差,我们还勤奋一些,让我成了他第一个中国博士生!”苏成功说得很平静,但却有些自豪。武侠小说的高手讲究出身名门正派,现实中的军人以出身战功赫赫的英雄部队而自豪,政客以参与重大历史事件而闻名,学者也一样,他们以师从某位大师级的人物,而感到骄傲。

    “我听说,弗朗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有一条比较小的工艺线,ic设计的整个流程即从设计到最终实现再到测试都可以完成,你在那里应该很有收获了?”

    “你怎么知道?工艺是我原有知识结构中比较缺乏的部分,在南京工学院,我学的是系统这部分,自学了一些工具方面的知识,当时spice在国内还没有引进,我主要是根据文献对spice功能的描述,自己编写程序。而在德国,我正好了解了工艺这部分内容。这种了解不是一般的从书本上了解,而是直接看到他们的工艺线、工作流程以及最基本的设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