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点还不在于那非常成熟的功能设计,更源于它的优美的外观。雪枭飞艇是云州第一种没有采用相对容易加工的水滴形气囊的飞艇,飞艇背负的是第一代气囊内部框架,哪怕飞艇气囊防空热气,气囊仍然有平时的大致形状,这样就保证了飞行需要升空的时候,一开始就可以全力加热空气而不用一开始靠着小火撑开气囊的形状再加速加热。但这种设计却让雪枭有着可以更空气动力的外形,当雪枭飞艇升空的时候,整个形象总是让叶韬想到某种东西——q版的伯伦希尔号……

    在飞艇的设计方面,云州已经有着非常成熟的体系了,已经成熟到了大家都在挖空心思研究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还有什么能改进的地方。

    现在的云州一号和雪枭飞艇,信号员已经可以不离开自己的座位而操作飞艇首部,两侧和尾部的信号灯,在自己的工作台上完成信号判读,条件已经非常好了。但下一步的改进就包括了要用更省电、寿命更长的发光二极管来代替掉那些灯泡……而当有这种技术条件的时候,叶韬动的脑子是是不是要把晶体管电路的下一课搞出来:用继电器控制二极管阵列,来拼写字符和图案啥的。

    而工坊那边对于更实际的技术感兴趣,比如研究各种方法让飞艇的外壳更光洁,让飞艇更轻盈舒适。在云州,已经有一艘实验性飞艇在进行各种测试了。那个飞艇的气囊也有内部框架,外面的加厚帆布都是专门定制的,在预定的接缝处采取特别的织法,在连接粘附在框架上之后,再缝纫互相连接,然后摸上胶质,让人的手在抚摩飞艇气囊的时候能感觉到材质变化,却尽可能感觉不到任何凹凸不平。然后,在整个气囊外面,涂上了亮白色的涂料,然后干透的涂料表面上的砂孔打磨掉,再上一层澄清透明的油脂涂料。气囊部分如此,吊舱就更是这样了。当飞艇升空,将所有装置收入舱内飞行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一大一小两滴牛奶融合在了一起。对这个东西发表了不恰当的评价的则是谈玮馨,她在询问了叶韬,得知叶韬的确没有干涉外观设计的进程之后,感叹地问:“该不是斯蒂夫·乔布斯也穿来这里了吧?还是乔纳森·艾弗?”

    这样的一整个技术体系,不断跟踪着叶氏工坊研究院里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技术而不断向前演进,已经让叶韬在推进技术树方面感到了压力,已经让叶韬都有想要回到设计领域一展身手的念头,又怎么是那些周边国家零敲碎打拿到一些技术资料能够破解的呢?但是,别的国家也能有飞艇了?可能在技术方面的确想去甚远,但在士气,在军队和国民的信心方面却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在叶韬被召去讨论这事情的影响的时候,卓莽更是提出,当对手有了飞艇,可以开始尝试飞艇的各种战术之后,以后再要用飞艇进行大规模轰炸或者其他行动,效果可能就没有那么好了。不仅如此,当对手也开始了解空中的视野,侦查能力可就大大增强了,而地面部队的反空中侦查能力也会随之提升。而在讨论中,叶韬不得不搬出了一个概念“战场制空权”。

    “我可不相信对方到时候能够有足够反而飞艇来让我打下来。不说是那些图纸,就算我把全套雪枭飞艇的图纸给春南,春南要能造出一艘来,成本也要比我高三到五倍。这不光是想法,还有材料、工艺等等问题,光是那根考虑到各种要求,经过了无数次修改的空气加热管,我们在云州就进行了不下两千次的试验和改进,最后确定的这个加热管,每根的成本也要一百二十元,云州一号和雪枭飞艇,每艘要用四根。至于飞艇尾巴上的高速推进喷口,成本也不比这个低多少。我不小看春南工匠们的水准,但哪怕是做到同样功能,这种价格也能让春南拖垮了。而到时候,他们造的飞艇,仍然只是我的靶子而已。雪枭现在打飞的东西的确不怎么样,还不如以前的那些型号,不过,既然我知道人家也可以飞了,自然可以弄出能够用来打掉飞行器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