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极为精彩地。审议团地席位固然是诸多觉得自己有资格的人所热烈申请地。到后来。甚至是旁听席都是一座难求。

    而那些辩题,则更是一个比一个尖锐。有些甚至是有些忤逆的。比如第一个辩题就是“正义性与正当性”,集中讨论了当时同样从统一国家中分裂出来的各个国家,其中自然包括东平,这种话题,平时大家哪怕想一想恐怕都要冷汗淋漓,更不要说光天化日地进行辩论了。而后则是“奢靡”“发展与过度发展”“从统一到分裂”“战争与国家发展”“政策一致性与政策一贯性”“奸臣的业绩”“收集、组织与罗织证据”……等等。这些话题涉及了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但由于本身就是一些大历史的命题,并未限定材料的时空,大家都有极大的发挥余地。而随着辩论的进行,当叶韬和谈玮馨不得不越来越深入和热情地参与其中,辩论不仅仅在探讨历史,更加入了许许多多对于东平各种政策的反思,甚至于是对历史研究本身的反思。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摸着石头过河”“宏观调控”“金融、流动性与过度流动”等等说法和理论一个个冒出来,大家都意识到这次的辩论可能对于东平未来的深远影响。

    更有启发性地则是经过大量的分析整理工作,叶韬谈玮馨一边弄出的极为扎实数据,这些数据无可辩驳地说明了当包括东平在内的诸国从统一国家中分裂出来的时候,那个大一统的王朝究竟糜烂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到底低到了一个什么程度,而贪官污吏的财富集聚到底集中到了什么程度……

    而让他们震惊地则是通过一些公开数据的调研,他们发现被认为是帝国最后一个大忠臣的陈珈,在帝国灭亡之后所谓地举族隐退的真相:陈家虽然有些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但和陈家有各种连带关系的家族和产业几乎全部在之后的几十年上百年里荣华富贵。虽然王朝的最后那些年月以及王朝破灭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详细的文献和记录,让对于陈家的去向的追踪变得不可能,但通过各地地方志,以及各地收罗来的地方文人名士对于周围情况变迁的记述,在帝国破灭之后几年内忽然崛起的家族仍然有些进入了聂锐的视野……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耸动了,当消息传开,不仅仅东平朝野,连北辽、西凌、春南诸国都有所触动。但证据就摆在那里。不由得大家不相信。

    这可能是这个时空里,第一次对历史的研究不是由一个两个学问深厚的大学问家在自己家里孜孜不倦,而是以几个团队,以共同地分析努力来进行。也可能是第一次会计学、经济学的知识进入到历史研究的范畴,但那一组组的数字却是那么触目惊心。

    在辩论进行的同时,每一场辩论结束,不到十天,宝文堂印制地《历史研究》必然会将辩论的整个过程变成精美的印刷品。送上货架。这一系列的辩论由于有太多人参与其中,实在是不可能保密,而在不可能保密地情况下,谈玮馨的选择是,不如将官方发布掌握在自己手里。免得外面越传越玄乎。《历史研究》大概是这个时空第一种不定期的学术期刊吧,虽然由于历史研究是那种现场记录的形式,从阅读上来说,从理解各方观点来说。并不非常简明,尤其是在那种辩论规则下,不在现场看本身就是极大的损失,《历史研究》远不能反应辩论的全貌,但这个系列的书籍仍然成为这个时空第一种畅销书。以第一卷为例,首印三千册,而后陆续加印了十一次,在出版后的两年里。总印数突破了四万册。这个时空可是没有照相制版之类地技术,虽然宝文堂已经开始使用极为现代的铅活字、铜版纸、套色印刷、热胶装订等等一系列技术,却唯独没办法解决制版的储存问题。每一次的印刷都需要重新制版,而一共二十二个版本每次都因为技术细节上的不同而有些微变化,也因为工序流程的问题而有诸如错字之类的问题,搞的不少学者头痛不已,而这个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