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难不倒他的。他很迅速地为雷音魔尊设计了简单明了的识别标志,绘制了几种不同风格的图像。作为一个在美术方面底子比较扎实的设计师,他当年也临摹过戴敦邦先生的各种人物画,对于那种笔触笔调,对于那种张扬淋漓的人物形象非常崇尚,而现在,他揣摩着那种笔调感觉,以挺拔的墨线将一个坚定中有些疯狂的身披华丽战甲。带着兽头面具。背着像翅膀一样张开的弓,提着一柄长枪的“神的”形象呈现在纸上的时候。他觉得,当年临摹那些人物画的感觉回来了。而在这样的一张水墨标准像之外,其他各种各样拓展形象也纷纷涌现,对比强烈、色彩丰富的年画类型的神像画,将每个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的有工笔人物画性质却比例严格如照片一般的精细神像,乃至于他信手涂抹的卡通版神像对他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唯一有些麻烦的是他毕竟没有带着全套画具在身边,那齐全的画具从来就是戴秋妍的专利。

    有了形象之后,他还顺手给这个臆想中的教派编辑起《教典》来。由于这个雷音魔尊的性格使然,核心《教典》是一本不到一百页的语录式的东西而已。但是,叶韬在教典的周边材料上下足了功夫,《教典》注疏等最后完成,加上叶韬在里面附加的图标和线描绣像,估计可以有四百多页厚。除此之外,叶韬还根据传说框架写出了雷音魔尊一步步从凡人成为神的“传记”,大致确定了一个比较忠实于民间传说,略有夸张的《雷音魔尊传》。这本“传记”只是个开始,在这个传记的基础上叶韬草拟了可以让说书先生在酒楼茶馆开讲的《魔尊演义》故事大纲,这个比较意淫一些的大纲再经过说书先生们结合各地的语言特色进行润饰之后,想必是更加夸张,但给听书的老百姓留下更新印象地目标也就容易多了。他甚至还在积极考虑将魔尊的故事搬上民间戏剧舞台的可能。至少,他脑子里已经有了《魔尊传》的话剧台本了,等到回到丹阳,说不定可以让那些被谈玮馨在无所事事的那段时间里培养出了对舞台剧兴趣的世家子弟们尝试一下看看。

    在设想了整个“雷音魔尊”计划的理论层面之后,叶韬开始规划起实际操作上的事情。在传播一种“宗教”地过程中,有一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比如建立一个神庙类型的建筑群,而神庙里的那些“祭祀”也好“僧侣”也罢。总也需要和这个供拜祭的“神”的风格相适应的可以分等级的服色吧。叶韬画出来地祭祀服装,看起来有些像是日本式剑道的服饰,只是去除了护具,将头盔换成了帽兜,再加上了面具,而面具的不同形式和不同材质,也就朴素地形成了祭祀之间的等级。而神庙所属的敎兵,考虑到呼吸顺畅。则用布满网眼地口罩式面具,使用的武器主要是专门设计的同时可以双手和单手握持的重剑。

    神庙只是整个宗教体系地支点,更重要的是这个“宗教”的组织架构。由于叶韬考虑的是一个高度可控的体系,传统的宗教形式似乎达不到这种功能,那么。又有什么形式可以将一大帮头脑容易发热的人组织起来,约束起来呢?首先跃入叶韬脑海的就是那种粉丝团,球迷会类型地组织,虽然组织结构上不够严谨。但这一点却是可以大大改变的。

    在当年为弈战楼建立一个会员制度的时候,父亲和师兄们是本着对叶韬一贯的信任,支持了他建立起一个他们完全不明白做什么的体系来。但是,随着会员卡的发放,会员制的建立,他们才逐渐发现,会员制不仅仅是一个给那些一直喜欢弈战棋的玩家们提供优惠地借口,也不仅仅是会员们向非会员。或者是编号极为靠前地会员向那些数字开始变得庞大的后进会员们炫耀自己资历地证据,对于弈战楼的运营者来说,会员制度实际上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极为强大的反馈、分析和组织工具。通过会员的每一次进入弈战楼的消费的统计数据,弈战楼每一次调整楼里的布局,每一次组织比赛和活动都很有针对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